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自从识此理,久谢少年伴。
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非才更多病,二事可并案。
愧烦贤使者,弭节整纷乱。
乔侯瑚琏质,清庙尝荐盥。
莫邪当自跃,岂复烦炉炭。
便应朝秣越,未暮刷燕馆。
胡为守故丘,眷恋桑榆暖。
为君叩牛角,一咏南山粲。
翻译
人生百年不过三万日,老病常占去一半时光。
其间悲欢交错,时而忧愁时而快乐,歌声笑语夹杂着叹息哀伤。
醉生梦死却不自知,仿佛被神明戏弄一般。
转瞬之间便觉可笑,世间万事如风雨飘散无踪。
自从领悟了这个道理,便早已告别了少年同伴。
我将前往那虚寂安宁之境遨游,哪里还有闲暇去读刑律条文?
我本非英才又多疾病,为官与养病两件事可以一并处理。
劳烦贤德的使者屈尊前来,停驻车驾为我平定纷乱心绪。
乔侯你是宗庙祭祀用的瑚琏美器,清贵之质曾受荐于神圣殿堂。
你怒张胡须百官奔走,能使原本急躁的齐地风俗变得宽缓。
未遇挫折便不退缩,与人同进却耻于随波逐流。
每每听闻你的高论之后,令人肃然起敬,激励懦弱者奋发、贪鄙者羞惭。
宝剑莫邪本当自行跃出,岂需再经炉火冶炼?
你应清晨在越地喂马,傍晚便疾驰于燕馆之间施展才华。
为何仍守在这偏僻山丘,眷恋着夕阳余晖般的温暖?
我愿为你敲牛角而歌,吟咏一曲《南山粲》,表达敬意与劝勉。
以上为【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的翻译。
注释
1. 百年三万日:古人以人生百年计,约三万六千日,此处取整数“三万日”,言人生短暂。
2. 神所玩:被神明戏弄,指人在命运面前身不由己。
3. 须臾:片刻,形容时间极短。
4. 久谢少年伴:早已远离少年轻狂的生活与朋友。
5. 逝将游无何:将要前往“无何有之乡”,语出《庄子·逍遥游》,指虚无宁静的理想境界。
6. 城旦:秦汉时刑罚名,服苦役的囚徒早晚巡行守城,此处代指繁琐政务或法律条文。
7. 非才更多病:自谦之辞,说自己既无大才又体弱多病。
8. 并案:合并处理,意谓做官与养病可兼顾。
9. 弭节:停车驻节,表示使者的停留。弭,止;节,车驾之节。
10. 瑚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贵重礼器,比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以上为【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回应友人乔太博所赠之诗而作,题为“复次韵答之”,属唱和之作。全诗以哲理开篇,抒写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继而转入对自身境遇的省察——年老多病,无意仕途,欲归隐无何有之乡。随后笔锋转向赞美乔太博的才德政绩,称其为国之重器,有移风易俗之能,议论足以激浊扬清。最后以劝勉作结,希望乔侯勿耽于安逸,当奋发有为,施展抱负。整首诗融哲思、自嘲、赞颂、劝诫于一体,情感真挚,格调高远,体现了苏轼晚年超脱旷达而又不忘世情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的评析。
赏析
苏轼此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即以“百年三万日”总揽人生,直面生命有限的本质,奠定全诗哲理性基调。通过“老病常居半”“歌笑杂悲叹”等句,展现人生的矛盾与荒诞,最终归结为“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的深刻觉醒。这种对命运的洞察,使诗人选择“久谢少年伴”,追求精神自由的“无何有之乡”。然而苏轼并未彻底遁世,他在自述淡泊的同时,热烈赞颂乔太博的政治才能与人格力量。“奋髯百吏走,坐变齐俗缓”生动刻画其威仪与治理成效;“凛凛激贪懦”则凸显其道德感召力。结尾以“莫邪当自跃”作比,强调贤才无需雕琢,自有光辉,进而劝其“朝秣越,暮刷燕馆”,积极进取,莫恋故土安逸。全诗语言雄健而不失典雅,用典自然,情感由内省转向外扬,体现出苏轼“外儒内道”、既超然又关怀世事的思想特质。
以上为【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此诗议论宏阔,感慨深沉,于自省中见旷达,在称许里寓劝勉,足见东坡胸襟。”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卷二十三评:“起处感慨人生,中幅称乔侯政绩,末以激励收之,章法井然。‘莫邪当自跃’二句尤有风骨。”
3.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引查慎行语:“通篇以理驭情,不落唱和套语,自是大家手笔。”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东坡和作,每能翻出新意。此诗借答人而抒己怀,托物寓意,非徒应酬之作。”
以上为【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