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本心甘情愿在茅屋中终老三间小屋,哪里想到能进入朝廷位列朝班。
酒醉之后,挥毫落纸如云烟缭绕,诗成之后,字字珠玉,待天明呈上朝廷。
谁说携酒访友的山中没有贺知章那样的知己?请记住,即便陋巷中啼叫的乌鸦,也有颜回般高洁之人。
只担心那跛脚的母羊跟随骏马奔跑,纵然有青云直上的步伐,也终究难以企及。
以上为【次韵答满思復】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和诗,是古代唱和诗的一种严格形式。
2. 满思复:宋代文人,生平不详,应为苏轼友人。
3. 自甘茅屋老三间:意谓自愿在简陋的茅屋中终老,表达隐居之志。“三间”指房屋数量,象征简朴生活。
4. 彤庭:指皇宫,因宫墙涂红(彤)而称。
5. 缀两班:位列朝班,指参与朝廷官员的行列。“缀”有置身其中之意。
6. 纸落云烟:形容书法或诗文挥洒自如,笔墨如云烟般飘逸。
7. 诗成珠玉:比喻诗文精美,价值如珠玉。
8. 载酒山无贺: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及贺知章赏识李白典故,意谓山中虽隐居,若无贺知章般赏识者,则寂寞无趣。
9. 啼乌巷有颜:指陋巷中仍有如颜回般贤德之人,比喻清贫中有高士。
10. 跛牂随赤骥:跛脚的母羊(牂)跟随千里马(赤骥),喻才能低劣者与杰出者并列,难望其项背。青云飞步:比喻仕途腾达。
以上为【次韵答满思復】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答友人满思复之作,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却身不由己入仕的心境,以及对知音难遇、才德不齐的感慨。诗中既有自谦之语,亦含对现实仕途的清醒认知。前四句写自己由隐居到入朝的经历与文才之盛;后四句转而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仕途险峻的忧虑,尤其末联以“跛牂随赤骥”为喻,形象地揭示了才德悬殊者同列朝堂的尴尬与不安,体现出苏轼一贯的旷达中寓深忧的思想特质。
以上为【次韵答满思復】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首联以“自甘”与“岂意”形成强烈对比,凸显诗人从隐逸到出仕的命运转折,暗含无奈与自嘲。颔联极写文才之盛,“纸落云烟”“诗成珠玉”既显豪情,又见自信,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坛巨擘的风采。颈联转入人际交往层面,借贺知章赏识李白之典,表达对知音的渴求,并以“啼乌巷有颜”点出即使身处卑微之地,亦不乏高洁之士,体现其尊重贤德的价值取向。尾联陡转,以“跛牂随赤骥”作比,深刻揭示了仕途中才德不齐、良莠并进的现实困境,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警觉与谦抑。全诗意象丰富,用典精当,语言凝练而意蕴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诗歌“外旷达而内深沉”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次韵答满思復】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此诗语意双关,表面谦退,实藏锋芒。‘纸落云烟’‘诗成珠玉’非自负不能道。”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卷二十:“起二句自述出处,语极冲和。中二联用典自然,结处寓意深远,盖忧同列非人,恐玷清流也。”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但恐跛牂随赤骥’一句,道尽贤者在位、不肖者厕其间之痛,东坡每于谐谑中见忧国之心。”
4. 钱钟书《谈艺录》:“东坡和韵诗往往胜过原唱,此篇‘青云飞步不容攀’,以物理之不可逆喻仕途之难齐,妙在不说破而意自见。”
以上为【次韵答满思復】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