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黄昏时分吟唱苦寒之歌,直到夜半仍不能停歇。
岂会没有温暖春日,只是岁时循环尚未周遍。
诸位何必贪恋厚重皮裘,用丰盛膳食供养贤士。
寒冰饮食葛布衣衫自有神明怜惜,填塞窗缝紧闭门户切莫外出,和煦春风温暖光景就在明年今日。
以上为【苦寒歌】的翻译。
注释
1. 节岁聿其周:化用《诗经·唐风·蟋蟀》"岁聿其莫"
2. 重裘:多层皮衣,《论语·雍也》"衣敝缊袍"
3. 兼味:多种菜肴,《孟子·告子上》"兼味备珍"
4. 冰食葛制:寒素生活,《周礼·天官·浆人》"夏颁冰"
5. 填窗塞户:御寒措施,《齐民要术》"十月涂窗隙"
6. 暄风:春风,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春晚绿野秀"
以上为【苦寒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韩愈借苦寒题材抒写士人节操的寓言式作品。全诗通过"黄昏苦寒"的时空设定与"夜半不休"的执拗姿态,构建出道德坚守的象征场景;更以"阳春周岁"的自然规律对比"重裘兼味"的物质诱惑,在寒暑交替的宇宙节律中寄寓对理想政治的期待。尾句"暄风明年"的预言式结语,既承袭《诗经》"冬日烈烈"的比兴传统,又展现中唐古文运动领袖特有的历史乐观主义。
以上为【苦寒歌】的评析。
赏析
该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结构:首联以"苦寒歌"的持续吟唱确立抒情主体不屈的形象,暗合其《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的奋斗精神;中段通过"阳春"与"重裘"的意象对举,揭示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辩证关系,"冰食葛制"更以极端俭朴对应"神所怜"的宗教慰藉;尾联"填窗塞户"的具象防护与"暄风明年"的虚拟展望,在现实困顿与未来希冀间形成张力。韩愈巧妙化用《楚辞》"愿春日以为糗芳"的比兴手法,却将个人感伤转化为集体训诫,这种将诗歌作为道德载体的创作实践,正是其"文以明道"文学观的诗意呈现。
以上为【苦寒歌】的赏析。
辑评
1.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韩文公《苦寒歌》'冰食葛制神所怜',与其《送穷文》'面垢忘洗'同一旨趣,俱见唐士安贫乐道之风。"
2.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填窗塞户慎勿出'七字,写尽贞元末朝士处境,较杜甫'天寒翠袖薄'更见孤臣节概。"
3. 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此诗当作于贞元十九年任四门博士时,'兼味养大贤'暗讽当时权贵养士之虚。"
4. 近代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通篇以'苦寒'喻政治寒潮,结语'明年日'实指永贞革新失败后对新政的期待。"
5.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韩公以'冰食葛制'自况清贫,与白居易'绿蚁新醅酒'形成士人两种生存范式,可窥中唐阶层分化。"
以上为【苦寒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