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的衣裳如此华美啊,我的佩玉如此光亮。
陆君即将离去啊,谁能与我相伴翱翔。
收敛这宏大的才德啊,施惠于一方州郡。
如今他要离去了,为何不设法挽留?我写作此诗,在远行的路途上歌唱。
莫要疾驰赶路啊,天子已有诏令等候。
以上为【送陆歙州傪】的翻译。
注释
1. 陆歙州傪:陆傪,韩愈友人,时任歙州(今安徽歙县)刺史
2. 翱翔:喻自由往来,语出《诗经·清人》
3. 敛:聚集、涵养
4. 大惠:宏大的才德与恩惠
5. 无疾其驱:莫要驱车过急
6. 天子有诏:指陆傪赴任系奉皇帝诏令
以上为【送陆歙州傪】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诗经》体式构建离别场景,通过“衣华佩光”的自我映衬与“谁与翱翔”的怅然诘问,在赞慕与惜别的双重情感中展开诗思。前段以服饰之光象征才德之盛,后段以“敛惠施州”点明友人外放的政治意义,结尾“无疾其驱”的叮嘱既含旅途关切,更暗喻对王命难违的深刻理解。全诗在古雅节奏中完成私人情谊与公共责任的统一,体现韩愈早期诗歌“复雅归正”的创作追求。
以上为【送陆歙州傪】的评析。
赏析
本诗作于贞元十八年(802)陆傪外放歙州刺史时,时韩愈任四门博士。开篇复沓句式深得《诗经·曹风·蜉蝣》神韵,“衣华佩光”既写实况更作隐喻:以服饰之盛赞陆傪才德之茂,与屈原“佩缤纷其繁饰”的象征传统一脉相承。“谁与翱翔”的设问,将离别的空间感转化为精神世界的孤独,较之王勃“天涯若比邻”更显沉郁。中段“敛此大惠”的转折尤见匠心:将个人才学与地方治理相联结,既是对友人能力的信任,更是对儒家“达则兼济”理念的诗意诠释。结尾“天子有诏”的四言收束,在绵长抒情中突然植入庄重笔调,既尊重仕途规则,又暗含对京官外放的复杂态度——这种在私人情感与公共秩序间保持的微妙平衡,正是韩愈作为古文家“文以载道”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
以上为【送陆歙州傪】的赏析。
辑评
1. 宋·魏仲举《五百家注昌黎文集》:“此篇效《诗》体而自出新意,‘敛此大惠’四字,已见刺史职分。”
2. 清·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古澹中有深致,‘无疾其驱’句从《左传》‘无速众狄’化出,温厚可诵。”
3. 程学恂《韩诗臆说》:“前半旖旎如《子衿》,后半庄重似《烝民》,可见公于《三百篇》用力之深。”
4.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作于贞元十八年四门博士任上,诗中‘天子有诏’云云,实暗含对当时铨选制度的隐忧。”
以上为【送陆歙州傪】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