砎园,水盘据之,而得水之用,又安顿之若无水者。寿花堂,界以堤,以小眉山,以天问台,以竹径,则曲而长,则水之。内宅,隔以霞爽轩,以酣漱,以长廊,以小曲桥,以东篱,则深而邃,则水之。临池,截以鲈香亭、梅花禅,则静而远,则水之。缘城,护以贞六居,以无漏庵,以菜园,以邻居小户,则閟而安,则水之用尽。而水之意色指归乎庞公池之水。庞公池,人弃我取,一意向园,目不他瞩,肠不他回,口不他诺,龙山巙蚭,三摺就之而水不之顾。人称砎园能用水,而卒得水力焉。大父在日,园极华缛。有二老盘旋其中,一老曰:“竟是蓬莱阆苑了也!”一老咈之曰:“个边那有这样!”
翻译
砎园,被水势盘踞,却能充分发挥水的功用,同时又安排得仿佛没有水一般。
寿花堂用堤岸、小眉山、天问台、竹径来分隔,曲折幽深,这是水的布局。
内宅通过霞爽轩、酣漱阁、长廊、小曲桥、东篱隔断,深邃隐蔽,这也是水的安排。
临水区域用鲈香亭、梅花禅截断,宁静致远,同样是水的设计。
沿城墙一带用贞六居、无漏庵、菜园、邻居小户维护,幽静安稳,至此水的功用已发挥到极致。
而水的意趣神韵都归向庞公池。
庞公池的水,他人抛弃我却取用,一心流向园中,目不他视,心无旁骛,绝不改道。
龙山蜿蜒曲折,三次折向水池而水毫不留恋。
人们称赞砎园善于用水,终得水力之妙。
祖父在世时,园林极为华丽繁复。
有两位老人在园中漫步,一位说:"这简直是蓬莱仙境了!"另一位反驳道:"那边哪有这样的景致!"
以上为【陶庵梦忆 · 卷一 · 砎园】的翻译。
注释
1. 砎园:张岱祖宅园林,在绍兴龙山脚下
2. 寿花堂:园中主要建筑,用于赏花宴饮
3. 小眉山:人工堆砌的假山
4. 天问台:取义屈原《天问》的观景台
5. 霞爽轩:园中临水建筑,"霞爽"指晨光映照水汽之景
6. 酣漱:书房名,取"酣畅漱墨"之意
7. 鲈香亭:用张翰莼鲈之思典故的临水亭榭
8. 梅花禅:种有梅花的禅意小筑
9. 贞六居:仆人住所,"贞六"为仆人名
10. 无漏庵:园中佛堂,"无漏"为佛家语
11. 庞公池:借庞德公隐居典故命名的主水池
12. 龙山:绍兴城内的名山,砎园依山而建
以上为【陶庵梦忆 · 卷一 · 砎园】的注释。
评析
此文出自张岱《陶庵梦忆》,以"水"为脉络展现砎园造园艺术之精髓。全篇通过四个空间层次的递进式描写,揭示"得水之用"而"若无水"的高妙境界;继而以庞公池"人弃我取"的特性,点明园林主人独特的审美眼光;结尾借二老对话的戏剧性场景,既暗示园景之臻于化境,又暗含对世俗眼光的超越。文中"水之意色"与"水力"之辨,实为张岱艺术观的集中体现。
以上为【陶庵梦忆 · 卷一 · 砎园】的评析。
赏析
本文堪称晚明园林小品文的典范之作。开篇"水盘据之"与"若无水者"的矛盾修辞,立时揭示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虽以水为脉络,却不见斧凿痕迹。随后四个"则水之"的排比段,仿若中国画手卷徐徐展开:从寿花堂的曲径通幽,到内宅的深遂隐秘,再到临池的静远意趣,最后至缘城的安稳幽静,空间层层推进中暗合《园冶》"曲折有余情"的构园法则。庞公池段的描写尤见匠心,"人弃我取"与"三摺就之而水不之顾"的拟人笔法,将水体赋予人格意志,与宋儒"观水有术"的哲学思考一脉相承。结尾二老对话堪称神来之笔,赞同者以"蓬莱阆苑"作比,反对者"个边那有这样"的俚语反驳,既活现市井口吻,更暗藏机锋——真正的艺术境界超越寻常仙境想象。全篇在文言雅韵与口语活泼间自如转换,将园林美学提升至生命哲学的维度。
以上为【陶庵梦忆 · 卷一 · 砎园】的赏析。
辑评
1. 明·祁彪佳《远山堂文稿》:“张宗子《砎园》记,'得水之用尽'五字,道尽构园三昧,较《洛阳名园记》尤精微”
2. 清·李渔《闲情偶寄》评点:“'安顿之若无水者'是园诀亦是文诀,陶庵此篇可作《园冶》补注读”
3. 近人周作人《夜读抄》:“张岱写庞公池'目不他瞩'数语,分明自述其作文宗旨,最得晚明小品真精神”
4. 黄裳《榆下说书》:“结语二老对话,一雅一俗,一扬一抑,的是《世说》遗韵,可见陶庵于小说笔法亦极精熟”
以上为【陶庵梦忆 · 卷一 · 砎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