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
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
不见卢怀慎,烝壶似烝鸭。
坐客皆忍笑,髡然发其幂。
不见王武子,每食刀幂赤。
先生万金璧,护此一蚁缺。
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
翻译
我怜悯篮中的蛤蜊,紧闭口护住体内残存的汁液。
又同情网中的鱼儿,张开口吐出微湿的气息。
剖开肠胃对彼此都是伤害,贪求过度我又怎能心安?
相遇尚未寒暄问候,相互劝诫已是当务之急。
不见卢怀慎其人,他用蒸壶蒸食物如同蒸鸭一般简陋。
在座宾客都强忍笑意,揭开覆盖之物,只见头发稀疏、头巾滑落的窘态。
也不见王武子,每餐都要用刀切肉,刀上还沾着血迹。
琉璃器皿中盛着蒸乳猪,中间竟有人乳般洁白的膏脂。
卢公确实清寒粗陋,白发苍苍几乎盖满头巾。
王武子虽极尽奢华,未死而神魂已为之悲泣。
先生您如万金之璧,却仍珍护这微小的瑕疵。
人生一年如同一梦,百年寿命不过是匆匆过客。
请您不要废弃这篇诗作,它应如严武之诗被编入杜甫诗集那样流传。
以上为【岐亭五首,并叙】的翻译。
注释
1. 岐亭:地名,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贬黄州时常往来于此,与隐士陈慥(季常)相交甚密。
2. 篮中蛤,闭口护残汁:形容蛤蜊在篮中闭壳保液,比喻生命本能地自我保护。
3. 网中鱼,开口吐微湿:鱼被捕后张口喘息,吐出水分,象征濒死挣扎。
4. 刳肠彼交病:剖腹取肠,彼此皆受其害。语出《庄子·让王》:“刳心者,天也。”此处指过度索取致双方受损。
5. 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尚未互致问候,便急于劝诫对方节制欲望,突出主题之紧迫。
6. 卢怀慎:唐玄宗时宰相,以清廉著称,生活俭朴,《新唐书》载其“家无余财”。
7. 烝壶似烝鸭:用蒸壶蒸食物像蒸鸭一样粗糙简陋,形容卢怀慎饮食寒酸。
8. 髡然发其幂:髡(kūn),古代剃发之刑,此处形容头发稀少;幂,覆盖头面的巾帕。揭开后露出秃顶,令人忍笑。
9. 王武子:西晋王济,字武子,晋武帝女婿,性豪侈,好饮馔,《世说新语》载其“每食必杀羊豚”。
10. 琉璃载烝㹠,中有人乳白:用琉璃器皿蒸小猪,内有如人乳般洁白的脂肪,极言其奢华。㹠(tún),同“豚”,小猪。
以上为【岐亭五首,并叙】的注释。
评析
《岐亭五首,并叙》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所作组诗之一,此为其序诗(或为其中一首带序性质的总起之作),通过描写饮食琐事,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与道德反思。诗以“哀蛤”“哀鱼”起兴,借物喻人,揭示生命之脆弱与人类贪欲之可悲。继而举唐代卢怀慎、王武子二人对比:前者清廉寒素而遭讥笑,后者豪奢无度却内心凄凉。苏轼借此批判世风奢靡,推崇节制与自省。末段升华至人生短暂、浮生若梦的宇宙意识,强调珍惜精神价值,呼吁保存诗篇以传后世。全诗融讽刺、哲理、抒情于一体,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体现苏轼“以俗为雅”的艺术风格和“哀而不伤”的审美境界。
以上为【岐亭五首,并叙】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日常生活场景切入,从“蛤”“鱼”之微物写起,赋予其生命尊严与悲剧色彩,体现苏轼“万物有情”的哲学观。前四句运用拟人手法,使无言生物成为道德镜鉴,引出“刳肠彼交病”的警世之语——贪得无厌终将两败俱伤。中间援引历史人物形成鲜明对照:卢怀慎虽贫而德高,反遭嘲笑;王武子富贵逼人,却“未死神已泣”,预示灵魂的枯竭。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失衡的忧虑。结尾由个体上升到宇宙视野,“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化用佛教无常观与道家逍遥思想,表达超脱执念的智慧。最后两句恳请保留诗篇,既是对文学价值的自信,也暗含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全诗结构紧凑,由物及人,由古及今,由事入理,层层递进,展现了苏轼诗歌“外枯中膏,似淡实美”的美学特质。
以上为【岐亭五首,并叙】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托物寓意,借饮食之微,发生死之叹,非徒嘲谑而已。”
2.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起手哀蛤哀鱼,奇思妙喻,已伏全篇主脑。‘刳肠’二语,直透性命根源。”
3.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卢、王二事,一则极俭,一则极奢,对照写出,而归宿于‘护缺’之义,立意深厚。”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苏诗往往于游戏处见庄重,此篇尤为显著。末段忽作郑重语,遂使通篇不落轻佻。”
5. 钱钟书《谈艺录》:“东坡善以俚语俗事入诗,如‘烝壶似烝鸭’‘刀幂赤’之类,不避琐屑,而能翻出高理,此其所以不可及也。”
以上为【岐亭五首,并叙】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