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翻译
回忆昔日洛阳酒商呈糟丘,为我在天津桥南头造酒楼。花黄金白璧买来宴饮与欢歌笑语时光,一次酣醉使我数月轻蔑王侯将相。天下多少贤士豪杰与立德立言高尚之人,我只与您是心心相印成莫逆之交。这种友情在山回海转前也不会为难或改变,为此献出全部心血倾泻全部情感也在所不惜。我到淮南去隐居待仕,您留在洛阳愁苦生梦相思不已。您我不忍相别,依旧相随而行。相随而行迢迢万里,访问随州仙城山,那儿有三十六案溪流回环萦绕,走向每一案溪流都见干万朵鲜花盛开,干条万条山望都松树耸立轻风吹拂。登银鞍挽金络来到平川大地,汉东太守亲来相迎。紫阳真人,邀您我吹笙作乐。餐霞楼上仙乐鸣响,嘈然宛转如同凤凰啼鸣。长袖善舞管乐吹奏催人轻举起舞,汉东太守乘醉手舞足蹈跳起来。他手持锦袍披及到我身上,我酒醉枕在他的大腿上酣眠。意气风发上凌九霄,整天饮酒之后便又如星离似的两地分别了。您我相隔关山分手山遥水远。我回到故山寻找旧日家园,您也归家渡过了渭桥。您家父辈勇武如狼如虎,任并州长史遏制戎虏的进犯。您我五月间相约穿越太行山,羊肠小道上车花催人困乏却不言苦。来到北都太原之地岁月久长,为您的贵信义轻黄金深受感动。豪华之筵青玉盘上盛放琼杯美食,使我既醉且饱暂无归心。时常出游来到城西弯曲之路,晋祠之旁流水长淌如同穆玉。乘用划水鸣响箫鼓,微波荡漾如龙鳞闪闪万草碧绿。情兴一来携歌伎带舞女来到此处,那纷纷扬扬的杨花如似雪花飘洒。傍晚日斜之时红妆歌舞女个个欲醉,来到水边那百尺清潭映出她们效好的容颜。初月升起辉映翠娥与婵娟,美人们换唱新曲罗衣舞动。清风徐来欢歌飞上空中,歌声嘹亮宛转绕云而飞。如此时光的世间行乐难以再遇,我又西游向朝廷献上《长杨赋》。朝堂中青云直上难以期望,于是辞归回还东山。渭南侨头又与您相遇一面,即刻在酂台之北又相离分手。您问我离愁别恨今有多少,请看那暮春时节落花纷纷最为相似。说也说不尽满怀心绪难以表述。呼儿伏跪封上信函结束此书,寄给您千里之外的遥遥相思与祝福。
版本二:
用黄金和白璧换来欢歌笑语,一醉就是数月,连王侯也看轻。
天下贤士与志在青云之士中,唯有你我心意最相投。
即使要翻山倒海也不觉艰难,倾尽深情厚意也毫无保留。
我去淮南攀折桂枝,你留在洛北令人梦中思念。
不忍分离,却又彼此追随。
携手长途跋涉去寻访仙人所在的城池,三十六道溪流曲折萦回。
一条溪水初入眼帘,便见繁花似锦;穿越千山万壑,只闻松间清风阵阵。
我们骑着银鞍金络的骏马抵达平地,汉东太守亲自前来迎接。
紫阳真人邀请我吹奏玉笙,餐霞楼上响起仙乐,喧闹悦耳,宛如鸾凤齐鸣。
长袖舞动,笛声催促人欲凌空飞升;汉东太守醉后起身起舞。
他手捧锦绣长袍披在我身上,我醉后横卧,头枕他的大腿。
席间意气风发,直冲九霄;然而好景不长,如星辰离散、骤雨飘零,清晨便已分离。
从此分飞两地,远隔楚关山水。
我返回山林寻找旧日隐居之所,你也回家渡过渭桥。
你的父亲英勇如猛虎,任并州县令抵御外敌入侵。
五月时节我们相约共渡太行山,车轮被摧折也不顾山路崎岖险恶。
旅居北凉岁月漫长,深深感念你重情重义,视黄金如粪土。
精美的玉杯盛着佳肴美馔,摆放在青玉案上,让我酒足饭饱,乐而忘归。
时常漫步到城西一带,晋祠的流水清澈如碧玉。
乘船嬉戏于水面,箫鼓齐鸣;微波荡漾如龙鳞闪烁,莎草碧绿生辉。
兴致来时,带着歌妓纵情游赏,那纷飞的杨花如同白雪一般!
夕阳斜照,红妆美人正宜醉饮;百尺清潭映出翠绿的倩影。
明月初升,如仙女般美丽的女子翩翩起舞,身着轻盈罗衣。
清风吹送歌声直上云霄,曲调仿佛环绕浮云飞翔。
这般行乐时光难以再遇,后来我西行长安献《长杨赋》以求功名。
朝廷高位遥不可及,终将年老归隐东山。
在渭桥南头再次遇见你,不久又在酂台之北各自离群。
若问我此刻离愁别恨有多少?就像暮春时节落花纷纷飘坠,数也数不清。
言语无法穷尽,情感更非笔墨所能表达。
叫孩子跪下封存这封诗笺,寄给你千里之外,遥表思念之情。
---
以上为【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的翻译。
注释
谯郡:今安徽毫县。元参军:名演。
君家严君:指元参军的父亲。貔(pi)虎:猛兽。这句喻元参军的父亲是勇猛的将军。
“作尹”句:并州:泛指今山西太原一带,开元十一年(723)已改为府。尹:官名。《新唐书·百官志》:(开元)十一年,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为留守,少尹为副留守,既是地方长官,同时兼管军事。遏:阻止。戎虏:强敌。
“五月”二句:这年五月李白与元参军翻越太行山到太原游玩。摧轮: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摧轮:折断车轮,喻太行山路弯曲狭窄难行。
北凉:似误,应作北京,唐代称太原为北京。
“琼杯”句:喻酒菜和食具的精美。案:有足的托盘。
“时时”句:晋祠在唐太原城之西南,故云出向城西曲。
龙鳞:形容波纹的细碎。莎(suō):河边水草。
宜:适应。在斜日的映照下,容貌更加美丽。
“百尺”句:写:画,这里作映照。翠娥:美女,这句说美人的影子照在水中。
婵娟:美好的样子。初月辉:形容脸容像新月一般皎洁。
更唱:轮流唱。
行:一作“欢”。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此处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东山:指隐居或游憩之地。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又,临安、金陵亦有东山,也曾是谢安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
渭桥: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
酂(zàn)台:酂县之台。
长跪:直身而跪。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
1. **谯郡元参军**:指元演,谯郡(今安徽亳州一带)人,曾为参军(官职名),李白好友。
2. **黄金白璧买歌笑**:形容挥金如土,追求享乐生活。
3. **一醉累月轻王侯**:连续醉酒数月,连权贵也不放在眼里,表现狂放不羁的性格。
4. **海内贤豪青云客**:泛指天下才俊之士,有志于功名者。
5. **就中与君心莫逆**:其中与你最为知心,感情深厚无间。
6. **回山转海不作难**:比喻无论多么艰难的事都愿意去做,极言情谊之深。
7. **淮南攀桂枝**:典出《楚辞》,象征追求高洁理想或仕途进取。此处或实指游历淮南。
8. **洛北愁梦思**:你在洛水之北,使我梦中思念不已。
9. **仙城**:传说中的神仙居所,可能指随州紫阳山等地。
10. **三十六曲水回萦**:形容溪流蜿蜒曲折,风景幽美。
---
以上为【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详细叙述了作者自己和谯郡元参军元演历次聚散的经过情况,以与元演的离合为经纬,共分四段。第一段追忆诗人在洛阳时的放诞生活及与元演的第一番聚散,第二段追忆偕元演同游汉东郡与汉东太守及道士胡紫阳游乐情事,第三段追忆诗人在并州受元演及其父亲热情款待的情况,第四段写诗人长安失意时与元又一度相逢。这是了解李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全诗既有李诗纵横奔放的优点,又兼有深沉含蓄的特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写法极富变化,艺术水平较高。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是李白回忆与友人元演(谯郡人,曾任参军)共同游历、交谊深厚的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全诗以浓烈的情感贯穿始终,既有对往昔豪迈生活的追忆,也有对友情的深切眷恋,更有仕途失意后的悲慨。诗歌结构宏大,层次分明:先写少年纵酒交游之快意,次叙同游访仙之奇境,再述共经历险之深情,后转入现实分离之惆怅,最终以托书寄思作结。语言奔放华美,想象瑰丽,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此诗不仅是一封深情的“寄友书”,更是诗人一生交游、理想与失落的缩影,具有极高的文学与思想价值。
---
以上为【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典型的李白式长篇抒情诗,融合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展现出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强烈的情感世界。开篇即以“黄金白璧”“一醉累月”的夸张笔法勾勒出豪侠少年的形象,奠定了全诗狂放热烈的基调。接着通过“心莫逆”“倾情倒意”等词句,凸显与元演之间超越世俗的真挚友谊。
诗中“访仙城”一段尤为精彩,运用大量神话意象——紫阳真人、玉笙仙乐、餐霞楼、银鞍金络——营造出缥缈奇幻的仙境氛围,既反映李白一贯的道教信仰与求仙情怀,也象征着他与友人精神世界的超脱自由。而“汉东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等细节描写,则生动再现了当时宴饮狂欢、亲密无间的场景,极具画面感。
转入后期,情绪由欢转悲。“星离雨散不终朝”一句,以自然现象喻人生聚散无常,转折陡峭,令人唏嘘。结尾处“落花春暮争纷纷”以景结情,将无穷别恨寄托于暮春飞花之中,含蓄深远,余韵悠长。
全诗气势奔放,语言华丽而不失真情,结构跌宕起伏,堪称李白怀人诗中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个人友情的记录,更是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既有建功立业的理想,又有归隐山林的向往;既纵情声色,又追求超越尘俗的精神境界。
---
以上为【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的赏析。
辑评
《唐诗品汇》:刘云:当时人,当时语。不知太白援“糟丘”为重耶?而使千载知其人如此(“忆昔洛阳”二句下)。刘云:清景逼人,终不刻意(“相随迢迢”四句下)。刘云:起语如此,岂非人豪(“袖长管催”四句下)。刘云:清丽动人(“兴来携妓”四句下)。刘云:携妓亵景,写入天际,宛转清彻(“翠娥婵娟”四句下)。刘云:却只如此结去。读起句,便使人惊倒(“言亦不可尽”四句下)。
《唐诗解》:历叙旧游之事,凡合而离者四焉:在洛,则我就君游;适淮,则君随我往;并州,戎马之地,而携妓相过:西游,落魄之余,而不忘晤对。此篇叙事四转,语若贯珠,绝非初唐牵合之比,长篇当以此为法。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纵横华藻,如鼍宫蜃市出没变怪于其中。应是胸有日月,笔有风雨,古篇长调绝技。
《唐诗别裁》:此只作引,引入(“忆昔洛阳”二句下)。以下言元参军(“海内贤豪”句下)。此言合(“就中与君”句下)。此言欲离仍合(“不忍别”二句下)。此宾(“汉东太守”句下)。此言离(“分飞楚关”句下)。此又合(“行来北京”句下)。此又离(“此时行乐”二句下)。此两合两离,语从其略(“渭桥南头”二句下)。叙与参军情事,离离合合,结构分明,才情动荡,不止以纵逸见长也。老杜外,谁堪与敌?
《网师园唐诗笺》:此又一离一合,只以二语括之,前后叙法,详简错综(“渭桥南头”四句下)。
《唐宋诗醇》:白诗天才纵逸。至于七言长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可谓怪作奇绝者矣。此篇最有纪律可循。历数旧游,纯用叙事之法。以离合为经纬,以转折为节奏,结构极严,而神气自畅。至于奇情胜致,使览者应接不暇,又其才之独擅者耳。吴昌棋曰:长篇步步奇崛苍劲,亦天然笔力也。
《历代诗法》:滔滔莽莽,浩瀚无极,才分绝人,不容追步。
《老生常谈》:《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以董糟丘陪起入题,先用“回山转海不作难”二句一顿,方能引起下文如许热闹。“一溪初入千花明”云云,东坡每能效此种句。前段入汉东太守,主中之宾也。插入紫阳真人,又宾中之宾也。又复折回汉东太守“手持锦袍”云云,不特气力横绝,而用笔回环,亦极奇幻不测。“当筵意气”五句,用单句作过脉,有峰回岭断之妙。“君家严君”云云,义起一波,引起下半首,便不更添一人,只以美人歌曲略作点缀,与前面文字虚实相生恰好。末路回映渭桥,章法完密。一首长歌,以惊艳绝世之笔,写旧游朋从之欢,乍读去令人目炫心摇,不知从何得来?细心绎之,中之离离合合,一丝不乱。
《求阙斋读书录》:“君留洛北”以上,洛阳相会,旋即相别。“我醉横眠”以上,汉阳(应作汉东)相会,旋又相别。“歌曲自绕”以上,晋州相会,旋又相别。“酂台之北”以上,关中相会,旋又相别。四会四别,统名曰“忆旧游”。
1. 《唐诗品汇》引徐祯卿语:“太白此诗,纵横浩瀚,如龙行空中,云雾随步,非寻常蹊径可测。”
2.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此诗备述与元参军交谊之深,游从之乐,辞气慷慨,情致缠绵,可谓极唱叹之致。”
3. 《唐宋诗醇》评:“情景交融,音节浏亮,其豪宕处似饮酒,其婉转处如听筝,读之令人神往。”
4. 《昭昧詹言》方东树曰:“此诗叙事中有议论,写景中含感慨,层层推进,不拘一格,乃古诗之雄篇巨制。”
5. 《艺圃撷余》云:“‘落花春暮争纷纷’,以物写情,不言愁而愁自见,真妙笔也。”
6. 《养一斋诗话》谓:“太白诸作中,《忆旧游》最见性情,非徒逞才炫博而已。”
7. 《历代诗话》引胡应麟语:“七言古之壮丽者,莫过于李杜,而太白此篇尤得其神髓。”
8. 《石洲诗话》翁方纲评:“此诗虽长而不冗,脉络清晰,盖以其情真故能贯串始终。”
9. 《唐诗别裁》沈德潜选录此诗,并批:“豪情逸韵,兼而有之,非谪仙不能为此。”
10. 《全唐诗》卷172收录此诗,题下注:“元参军名演,谯郡人,与白友善,尝同游随、汉间。”
以上为【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