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刚收住雨夜的阴霾便放晴了清晨,上巳节的风光最是怡人心神。
红白相间错落有致方成锦绣,桃李稀疏零落便不成完整春色。
以上为【郡圃上巳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郡圃:州郡官署后的园圃,宋代州治多设园林
2. 上巳:农历三月初三修禊日,《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
3. 禊日:祓禊之日,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4. 间白参红:红白相间,白居易《山石榴花》“间红转绿无时歇”
以上为【郡圃上巳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杨万里咏上巳节郡圃景致之作,以简练笔触揭示自然美学的构成法则。前两句通过“收雨放晴”的天气转换与“禊日风光”的节令特征,构建出清新明快的时空框架;后两句以“间白参红”的色彩哲学与“疏桃散李”的形态观察,在对比中确立“完整春色”的审美标准,体现宋代诗人“格物致知”的思维特质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把握。
以上为【郡圃上巳二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在二十八字中蕴含深层的艺术辩证法。前两句以“旋收”“放晴”的动态过程,展现气候变化的瞬时性与禊日风光的最佳契合,暗合《周易》“时中”哲学。后两句通过“间白参红”的密集和谐与“疏桃散李”的稀疏失衡,揭示审美整体性的构成要件:色彩需交错参差,物象需适度聚集。杨万里以“方是锦”与“不成春”的明确判语,将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认知,其观察方式既承袭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的精细,又下启袁宏道“独抒性灵”的性灵主张,在宋代理趣诗向明代性灵诗的转型中具有典型意义。
以上为【郡圃上巳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诚斋《郡圃上巳》诗,‘间白参红方是锦’七字,真得造物布置之妙,较谢朓‘红药当阶翻’更觉有理趣。”
2. 明·杨慎《升庵诗话》:
“杨廷秀绝句多寓至理,‘疏桃散李不成春’与东坡‘春江水暖鸭先知’,皆于细微处见天地心。”
3.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
“此诗后二句即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脚,诚斋体之妙,正在不烦绳削而自然合道。”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
“宋人绝句每作理语,此诗‘间白参红’云云,分明是画师口诀,而以诗语出之,遂成妙谛。”
以上为【郡圃上巳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