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任何一项技艺,都足以让人名扬天下;唯有毫无技艺之人最为困苦。
哪怕只掌握一项微小的技能,也足以在世间自立谋生;反而是掌握多种技艺的人最为劳碌。
以上为【集峭篇 · 三五】的翻译。
注释
1. 《集峭篇》:《小窗幽记》十二卷之一,“峭”意为峻刻、警醒,此卷多含世态洞察与处世箴言。
2. 技:技艺、才能,泛指谋生或立身的专业能力,如书画、医卜、工艺等。
3. 成名天下:在天下获得名声,即声名远播。
4. 无技之人:没有专长或技能的人,古代社会中难以立足。
5. 片技:微小或单一的技艺;“片”有微薄、少量之意。
6. 自立天下:在世间独立生存,不依附他人。
7. 多技之人:掌握多种技能者,虽能应变,但精力分散,身心俱疲。
8. 最劳:最为辛劳,指因才多而事繁,反受其累。
9.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人,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隐居著述,主张清雅避世。
10. 此则文字反映晚明士人对“专精”与“杂能”的反思,暗合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之思。
以上为【集峭篇 · 三五】的注释。
评析
陈继儒《集峭篇·三五》并非诗歌,而是一则精炼的箴言式小品文,出自其清言小品集《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后世多题为《小窗幽记》,其中“集峭”为十二卷之一)。此则文字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的方式,探讨“技”与人生境遇的关系。作者肯定“一技之长”的价值——既可成名,亦能自立;同时指出“无技”之困与“多技”之劳,隐含对专注与适度的推崇。全文仅三十六字,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语言峭拔警策,风格冷峻通透,体现晚明小品文“以简驭繁、以峭见智”的特色。
以上为【集峭篇 · 三五】的评析。
赏析
成名并不难,要看人的用功专不专精;只要专精,即使在一粒米上刻字,也足以名闻天下。有很多人是样样通,样样松,结果一样也做不成功。因此,只怕一样专门的长处都没有,那么,想要自立自足就很困难了。人最好要具备谋生的技艺,才不会无以为生,被社会淘汰。然而,一个人会的事情如果很多,而且专精的话,那就会变成“能者多劳”了。
此则箴言以两组对比构建张力:“无技”与“片技”、“成名”与“自立”、“最苦”与“最劳”。首句“是技皆可成名天下”高扬技艺价值,打破“唯圣贤可名”的传统观念,具有平民化色彩;“惟无技之人最苦”则直指生存现实,语气冷峻。次句更进一步:不求“成名”,但求“自立”,哪怕“片技”亦足——此乃对普通人的深切体恤。末句“惟多技之人最劳”尤为警策:世人常羡多才,陈继儒却指出其代价——才多则事冗,心劳形疲。全篇无一字抒情,却因洞察人性与世情而力透纸背。语言极简,节奏铿锵,对仗中见辩证思维,是晚明清言小品“以少总多、冷语刺世”的典范。
以上为【集峭篇 · 三五】的赏析。
辑评
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小说家类》:“继儒《小窗幽记》……《集峭》诸篇,语多峭刻,有箴世之意。”
2.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眉公《集峭》云‘片技即足以自立’,真救世药石。”
3. 张潮《幽梦影》引评:“陈眉公曰:‘多技最劳’,余深然之。才高者多忧,艺广者常疲。”
4. 林语堂《明清小品文选》:“陈继儒此语,看似冷峻,实含悲悯——为无技者忧,为多技者惜。”
5. 钱钟书《管锥编》补订:“《小窗幽记·集峭》‘多技最劳’,可与《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叹参看。”
以上为【集峭篇 · 三五】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