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昔日我听说嫦娥偷取灵药,为的是留住青春容颜、延驻乌黑的秀发。
她并不以娇美的容貌自足,还希望修炼成不朽的仙体金骨。
最终飞升月宫,却再也不能返回人间,只能含笑独坐于清冷的明月之中。
她在天庭虽被称作美艳绝伦的女子,但美貌终究如花般随手凋零、转瞬即逝。
以上为【感遇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感遇:意为有感于遭遇之事而作诗,属古诗常见题名,多用于抒发人生感慨或政治寄托。
2. 姮娥:即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之妻,因偷食不死药飞升月宫。
3. 窃药驻云发:指嫦娥偷取不死之药以保持秀发如云、容颜不老。“云发”形容浓密乌黑的头发。
4. 娇玉颜:以美丽的容貌自矜。“娇”作动词用,意为珍爱、自恃。
5. 方希炼金骨:正期望通过修炼获得“金骨”,即道家所谓不朽仙体。
6. 飞去身莫返:指升仙后无法重返人间,暗寓孤独与隔绝。
7. 含笑坐明月:描绘嫦娥在月宫含笑而坐的形象,表面安详,实则隐含凄清。
8. 紫宫:本指帝王宫殿,此处借指天宫、月宫。
9. 夸蛾眉:夸赞其眉目秀美。“蛾眉”代指美女。
10. 随手会凋歇:比喻美貌和青春极易消逝,如同花朵随手凋谢。
以上为【感遇四首】的注释。
评析
李白《感遇四首》其一借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抒发对人生短暂、荣华易逝的感慨,同时暗含对求仙长生之虚妄的批判。诗中通过对嫦娥追求永生却终陷孤寂结局的描写,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时间与死亡时的无奈与矛盾:既渴望超越生死,又难逃自然规律的支配。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早期诗歌中哲理思索与浪漫想象相结合的特点。
以上为【感遇四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嫦娥奔月这一广为人知的神话为题材,赋予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开篇“昔余闻姮娥”以叙述口吻引入传说,随即点出其动机——“窃药驻云发”“希炼金骨”,表现人类对青春与永生的双重渴望。然而,“飞去身莫返”一句陡然转折,揭示升仙并非圆满结局,而是永恒的孤寂。结尾“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更进一步指出,即便身处天界、备受赞誉,美貌与存在本身仍难逃衰亡的命运。全诗结构紧凑,由外在追求到内在虚空层层递进,体现出李白早年对道教神仙思想的理性反思。其语言清丽而不失力度,意象空灵而富含警示意味,在看似咏古之中寄寓深沉的生命意识。
以上为【感遇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品汇》:“太白《感遇》诸作,皆有兴寄,非徒赋事。此首托姮娥以见志,言外有无穷感慨。”
2. 《李太白全集校注》(郁贤皓):“此诗借嫦娥故事,表达对神仙长生之说的怀疑,反映了李白早年思想中现实主义的一面。”
3. 《历代诗话》引宋人蔡梦弼语:“‘含笑坐明月’五字,写尽寂寞,非真得仙者所能道。”
4. 《唐诗别裁》(沈德潜):“言外见求仙之妄,虽登清虚,不免凋歇,寓意深远。”
5. 《李太白诗集笺注》(王琦):“此章刺贪生畏死之人,妄冀飞升,不知形神俱灭,终归空寂也。”
以上为【感遇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