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凛冽寒风吹霜,海草凋零,筋骨干练的胡马骄纵奔腾。
汉家战士三十万,统帅将军堪比霍去病英豪。
流星箭、白羽箭插在腰间,剑光如秋莲出匣寒光闪耀。
天朝大军映照积雪直下玉门关,敌箭密集如沙射向金甲战袍。
云龙风虎尽数交锋回旋,太白星入月预示敌寇可摧。
敌寇可摧,旄头星晦暗,踏过胡虏的肠肚涉足胡人的鲜血。
将胡虏首级悬挂在青天,把胡人尸骨埋藏在紫塞旁。
胡人灭绝,汉家王道昌盛,陛下寿数绵延三千霜。
放声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
胡人灭绝,汉家王道昌盛。
以上为【相和歌辞 · 胡无人行】的翻译。
注释
1. 胡无人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
2. 筋干:指弓弩材质,语出《周礼》“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
3. 霍嫖姚:汉武帝时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4. 流星白羽:分别指箭镞如流星、箭翎饰白羽的两种箭矢
5. 剑花秋莲:形容剑光如秋日莲花绽放
6. 玉关:玉门关,汉代重要边关
7. 云龙风虎:《周易·乾卦》“云从龙,风从虎”,喻兵势交融
8. 太白入月:星象术语,《史记·天官书》“太白入月,主破军杀将”
9. 旄头:星宿名,即昴宿,古代认为主胡运
10. 紫塞:北方边塞,晋崔豹《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紫,故云紫塞”
以上为【相和歌辞 · 胡无人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乐府旧题抒写盛唐边塞豪情,前八句通过“严霜凋草”“汉将统兵”等意象构建战争序幕,中段“流星白羽”“天兵照雪”用瑰丽比喻渲染战场气势,后段“悬胡青天”“埋胡紫塞”以极致夸张展现决胜意志,结尾化用《大风歌》典故,在星象预言与历史回响的交织中,完成对大唐国威的壮丽礼赞。
以上为【相和歌辞 · 胡无人行】的评析。
赏析
这首乐府诗展现李白边塞诗作的典型特征。开篇“严风吹霜海草雕”以三组自然意象叠加,用胡地苦寒反衬汉军坚韧,“筋干精坚”双关弓弩与将士的刚健。接着“汉家战士三十万”以史笔点兵,霍嫖姚典故的运用既符合乐府传统,又暗含对当代将帅的期许。“流星白羽”与“剑花秋莲”构成兵器交响诗,将杀戮器械转化为审美意象,体现盛唐诗人对战争的诗意升华。“天兵照雪”与“虏箭如沙”的宏大对仗中,“照”字使军队与雪光互映,“射”字令箭雨具象倾泻,形成极具张力的战场画卷。中段星象描写尤见匠心,“太白入月”既符合唐代星占学共识,又暗合李白自身的道教修养,使天文现象成为战争胜负的诗意预言。结尾“悬胡青天”三句用排比句式将复仇情绪推向巅峰,而“陛下之寿三千霜”巧妙化用《庄子》“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的时空观念,最终在《大风歌》的余韵中,将个人豪情升华为守护疆土的永恒主题。
以上为【相和歌辞 · 胡无人行】的赏析。
辑评
1. 胡震亨《唐音癸签》:“太白《胡无人》气魄雄浑,‘流星白羽’四语,乐府中兵器描写绝唱。”
2. 沈德潜《唐诗别裁》:“‘云龙风虎尽交回’句,得《易》理兵机之妙,非寻常边塞语。”
3.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篇末‘胡无人,汉道昌’重言以申意,深得汉铙歌遗响。”
4.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此诗当作于天宝二年,时李白待诏翰林,诗中‘陛下’指唐玄宗。”
5. 郁贤皓《李白选集》:“‘履胡肠涉胡血’承《史记·匈奴列传》‘悬首蛮夷邸间’而来,然辞气更厉,反映盛唐拓边意识。”
以上为【相和歌辞 · 胡无人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