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版本二:
江南的一位游女问我:哪一年才能回去呢?细雨微风之中,她双脚洁白如霜,挽着麻布衣裳。夜晚在江边亭中与她交谈,欣喜地看到她跳起了京城新式的舞蹈。她轻盈的舞步如莲瓣飘飞,我这个被贬流落的迁客,今天才真正感觉像是回到了故乡。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 · 江南游女】的翻译。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后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后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具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端伯辑《东坡词拾遗》。
纻衣:苧麻所织之衣。龙榆生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注:‘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韩致尧《卜隐》诗:‘世间华美无心问,藜藿充肠苧作衣。’”
夜语:原作“夜雨”,据《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改。
1.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由《木兰花》减字而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2. 江南游女:指在江南漂泊或流浪的女子,可能为歌伎或民间艺人。
3. 问我何年归得去:表面是游女问词人何时能归,实为词人借他人之口表达自身思归之情。
4. 雨细风微:细雨蒙蒙,微风轻拂,描绘江南春景的柔美氛围。
5. 两足如霜挽纻(zhù)衣:双脚洁白如霜,挽着粗麻制成的衣服。纻衣,指粗麻布衣,象征朴素清寒。
6. 江亭夜语:在江边的亭子中夜间交谈,营造静谧亲切的氛围。
7. 喜见京华新样舞:高兴地看到这位女子跳的是京城流行的新式舞蹈。京华,指汴京(今开封),象征故都与往昔生活。
8. 莲步轻飞:形容女子舞步轻盈,如莲花飘动。古代称女子小步行走为“莲步”。
9. 迁客:被贬谪外放的官员,此处为苏轼自指。
10. 今朝始是归:今天才真正感到像是回家了。并非实际返乡,而是心理上的慰藉与归属感。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 · 江南游女】的注释。
评析
《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西元一〇八四年)四月。上片,写王朝云与东坡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下片,表达了王朝云与东坡美好的夜话。全词,以发问、细节特写、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抒发了东坡与王朝云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所作,借写江南女子之舞,抒发自己久居贬所、思归不得的复杂情感。词中“问我何年归得去”一句,表面是女子问话,实则道出词人内心的深切期盼。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以轻快的舞姿反衬沉郁的归思,表现出苏轼在逆境中仍能寻得片刻慰藉的豁达情怀,同时也隐含着对仕途浮沉、身不由己的无奈。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 · 江南游女】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江南夜景图,情感细腻而含蓄。上片写景叙事,通过“雨细风微”营造出朦胧柔和的意境,“两足如霜挽纻衣”既写出女子的清丽形象,又暗示其身份卑微却纯真动人。下片转入抒情,“喜见京华新样舞”一句极为关键——这不仅是对舞姿的喜爱,更是对故都文化的眷恋。那熟悉的舞步唤起了词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使他虽身处贬所,却在瞬间获得了精神上的“回归”。结尾“迁客今朝始是归”情感陡转,将全词推向高潮,看似欢喜,实则辛酸。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更显其内心孤寂与渴望。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中见深情”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 · 江南游女】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引《冷斋夜话》:“东坡在黄州,尝作《减字木兰花》,语极清丽,有江湖之思。”
2. 清代王士禛《花草蒙拾》:“‘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语似轻快,而悲凉之意自在言外,东坡善于用乐语写哀也。”
3.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此词借江南游女之舞,触发迁谪者之归思,措辞婉曲,情味悠长。”
4. 近人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问我何年归得去’,语似出于游女,实乃自问,所谓借人映己,愈觉沉痛。”
5. 《苏轼词笺注》(刘尚荣笺注):“此词当作于元丰五年至七年之间,时苏轼谪居黄州,词中‘京华新样舞’或暗寓对朝廷动态的关注。”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 · 江南游女】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