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景纯又寄来两首诗,一首追述他亡兄与我伯父同年的交情,一首表达如今彼此唱和的情意,我于是依原韵和作一首。
灵寿杖扶行似汉代的孔光,感时伤逝,怀念旧友,不禁悲凉涌上心头。
我们曾一同折桂蟾宫,共登科第;也应一同蒙受朝廷赐香之荣。
人生本如浮泡幻影,得失无常,不必执着;粗略而言,忧与乐之间,不过闲忙之别而已。
近年来世事变幻如波涛起伏,内心烦闷郁结,又有谁能理解我心中那如柏树般挺立于山冈的孤高坚贞之情?
以上为【景纯復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的翻译。
注释
1. 景纯:或为李之仪(字端叔),北宋文学家,与苏轼有诗文往来;亦可能另有所指,尚无定论。
2. 亡兄:景纯已故之兄。
3. 伯父:指苏轼伯父苏涣,进士出身,与景纯兄或为同年进士。
4. 灵寿:木名,可制杖,古时赐老臣以示尊崇。此处借指年迈或德高望重者。
5. 孔光:西汉大臣,以谨慎守礼著称,晚年受尊礼,赐几杖。此处以孔光自比或喻对方,暗含年岁渐长、追思往昔之意。
6. 蟾枝:即“蟾宫折桂”,喻科举及第。
7. 鸡舌:即“鸡舌香”,古代朝官奏事时含于口中以除口臭,后借指在朝为官、参与政事。
8. 浮休:佛教语,谓人生如泡沫、如梦幻,短暂无常。《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9. 粗分忧乐有闲忙:大意为,人生忧乐之别,不过在于事务之闲与忙,实则皆属虚妄。
10. 郁郁谁知柏在冈:化用《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柏树凌寒不凋喻己节操坚定,然世人莫解,唯有自知。
以上为【景纯復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回应友人景纯(当指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或另有其人,待考)所寄唱和之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中既追念先人旧谊,又抒发当下人生感慨,融怀旧、感时、自省于一体。前四句以典故写昔日荣耀与交情,后四句转入对人生虚幻与世事动荡的体悟,末句以“柏在冈”自喻节操不改,沉郁顿挫,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坚守精神品格的风骨。
以上为【景纯復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首联以“灵寿扶来”起兴,借用孔光典故,既点出年岁之高、地位之尊,又暗含仕途沧桑之感。“感时怀旧一悲凉”直抒胸臆,奠定全诗沉郁基调。颔联“蟾枝”“鸡舌”二句,用典精切,既回溯双方家族昔日荣耀,又暗示政治生涯中的共同经历,情谊深厚。颈联转入哲理思考,以“浮休”观照人生,超脱得失,体现出苏轼受佛老思想影响的一面;而“粗分忧乐”一句,则在旷达中透露出无奈与疲惫。尾联“世事如波浪”形象写出政局动荡、命运难测,“郁郁谁知柏在冈”则陡然振起,以柏树自况,表达虽遭困厄而不改其志的精神追求。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苏轼晚年诗歌中兼具情感深度与思想高度的佳作。
以上为【景纯復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感旧伤时,语极沉痛,而结以柏冈之喻,风骨凛然。”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中四语对法工稳,‘浮休’‘闲忙’二句,见道之言。结语寓意深远,非徒作悲慨也。”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东坡七律,至此益见苍劲。‘年来世事如波浪’,正是元祐、绍圣间朝局翻覆之象,‘柏在冈’三字,自况甚切。”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晚年诗多寓身世之感,此篇以孔光、折桂、赐香等典,绾合两家旧谊,而归结于人生如梦、节操自守,典型地表现了他在政治打击下外示旷达、内怀孤愤的心理状态。”
以上为【景纯復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