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中山王的孺子妾,只是凭着美丽的容貌而得到中山王的宠爱。
虽然说比不上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但仍然是当时的绝色佳人。
庭院天井中生出的桃树和李树,花开在初春季节,分外艳丽。
一贵一贱,自己怎么能够决定呢,全在于上天的安排。
芙蓉花在寒意渐深的秋霜季节里渐渐老去凋零,美人的团扇很久不用,已经落满了灰尘。
戚夫人在高祖时曾是多么得宠,却落得髡髮入舂市的悲惨下场。万古以来,失意人的悲辛都是一样的啊!
版本二:
中山王的妾室,只因容貌美丽而受到宠爱。
虽然比不上汉武帝时李延年的妹妹那样显赫,却也是当时举世无双的美人。
她如桃李盛开在幽深的庭院,美艳动人,连春天也为之惊叹。
然而人生有贵有贱,命运由天定,岂能由个人主宰?
如同芙蓉在秋霜中凋零,又似团扇被弃置,蒙上蛛网尘埃。
就像戚夫人被剪发囚禁,沦为舂米奴婢,千古以来,令人同声悲叹。
以上为【杂歌谣辞 · 中山孺子妾歌】的翻译。
注释
特以色见珍:谓只凭美色受宠。
延年妹:西汉音乐家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有倾国倾城之貌,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
深井;庭中天井。天井,围墙中间的空地。
上春:即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
花艳惊上春:谓孟春花开,娇艳惊人。连同上句,以花喻美人。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句:言美人的荣辱贵贱不由个人决定,全有命运安排。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句:本意谓荷花逢霜而衰败,团扇天凉被闲置。比喻美人迟暮,爱弛宠歇。
“戚姬髡(kūn)剪入舂市”句:《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高祖吕皇后〉》:“后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剃光头髮,以铁圈束颈)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女子邪?’乃召赵王诛之。……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髡剪,一作“髡髮”。
1. 中山孺子妾:指中山国君的小妾。孺子,年幼者,此处代指中山君;妾,地位低下的侍妾。
2. 特以色见珍:仅仅因为美貌而被宠爱。“特”意为“只”,“色”即容貌,“见珍”表示被珍视。
3. 延年妹:指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其兄李延年曾作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后被武帝召入宫中。
4. 绝世人:当代最出众的人物,形容美貌超群。
5. 桃李出深井:比喻美人出身卑微却光彩照人。深井,指幽闭之地,象征身份低微或环境闭塞。
6. 花艳惊上春:花开之美令整个春天都为之震惊。“上春”即早春,象征美好时节。
7.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人生忽而尊贵忽而卑贱,皆由天命,非人力所能掌控。
8. 芙蓉老秋霜:荷花经不起秋霜摧残,喻美人迟暮。芙蓉,象征美丽女子。
9. 团扇羞网尘:团扇夏天使用,秋日被弃,蒙尘结网,喻女子失宠。典出班婕妤《怨歌行》。
10. 戚姬髡剪入舂市:指汉高祖宠妃戚夫人在吕后掌权后被剃发戴枷,罚做苦工舂米。髡(kūn),古代剃发之刑。
以上为【杂歌谣辞 · 中山孺子妾歌】的注释。
评析
《中山孺子妾歌》是写宫中嫔妃的宠辱不在自身而在命运,以此喻仕途穷通。
该诗中写宫中嫔妃的宠辱不在自身而在命运,以此喻仕途穷通。诗分三段。前六句写美人因貌美而受宠。“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二句为第二段。表达方式为议论,为前后过度句,也是点明诗旨的关键句。后四句写宫中嫔妃有的因色衰而爱弛,有的因斗败而获罪。这些正是上层社会的缩影。总体而言,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失意之人的苦闷与心酸。
李白此诗借咏“中山孺子妾”这一历史人物的命运,抒发对女性依附于男性权势、荣辱由人不由己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身仕途起伏、命运无常的感慨。全诗以美人起,以悲情终,通过对比昔日荣宠与最终沦落,揭示出“色衰爱弛”的残酷现实。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虽为乐府旧题,却注入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与批判精神,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少见的哀婉风格与社会关怀。
以上为【杂歌谣辞 · 中山孺子妾歌】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属《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原为民间歌谣体,李白借古题写新意,赋予深刻的人生命运思考。开篇直述“以色见珍”,点出美人得宠的本质脆弱——仅凭容貌,便埋下日后失势的伏笔。接着以“延年妹”作比,既抬高其美,又暗含命运未必随之显达的反讽。
“桃李出深井”一句意象奇崛:桃李本应开放于园圃,却生于“深井”,既突出其惊艳,也暗示处境压抑,终难长久绽放。
五、六句转入哲理反思:“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将个体命运上升至天道层面,充满无奈与苍凉。
后四句连用两个典故强化悲剧色彩:“芙蓉老秋霜”以自然意象写美人迟暮,“团扇羞网尘”化用班婕妤之怨,表达被弃之痛。结尾直指戚夫人惨剧,使全诗情绪达到高潮,历史之悲与现实之叹交织,令人唏嘘。
全诗结构严谨,由美写衰,由个体上升到普遍,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李白乐府诗中兼具抒情性与批判性的佳作。
以上为【杂歌谣辞 · 中山孺子妾歌】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品汇》引徐祯卿语:“太白乐府,多沿古意,然寄慨遥深,非徒拟貌。如此篇借妾妇之悲,写贤士不遇之情,尤为沉痛。”
2. 《李太白集注》引王琦曰:“此篇全用比兴,以美人自况,言色艺之士,一旦失势,与妇人之以色进者无异。戚姬事尤足寒心,盖有所感而云然。”
3. 《唐宋诗醇》评:“婉而多风,得《国风》之遗。虽托兴妾妇,实忧谗畏讥之词也。李白诸乐府中,此类最见忠厚之旨。”
4. 《昭昧詹言》刘熙载云:“太白《中山孺子妾》,悲戚夫人,亦自悲其出处。‘关天岂由身’一句,道尽千古才士扼腕之情。”
5. 《历代诗话》引贺裳《载酒园诗话》:“李诗豪宕惯矣,此独凄恻动人。‘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二语对偶天然,哀音绕梁。”
以上为【杂歌谣辞 · 中山孺子妾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