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带着一壶美酒,独自登上清溪江边的江祖石。
自从天地开辟以来,这石壁更加高耸了几千尺。
举起酒杯对着天空大笑,天空仿佛回应我,夕阳也转向西边照耀。
永远希望坐在这块岩石上,长久地像严子陵那样垂钓于山水之间。
寄语山中的友人权昭夷:大概只有你才能与我志趣相投。
以上为【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的翻译。
注释
1. 独酌:独自饮酒。
2. 清溪江:即清溪,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流经秋浦河一带,李白曾多次游历此地。
3. 江祖石:又称“江祖山石”或“江祖峰”,位于清溪附近,为一处临江巨石,传说因古代有姓江名祖者居此而得名。
4. 权昭夷:李白友人,生平不详,应为隐居山林之士,与李白有诗文往来。
5. 自从天地开:自天地初开以来,极言时间久远。
6. 更长几千尺:形容江祖石自古以来不断生长或显得愈发高耸,带有夸张和想象色彩。
7. 天回日西照:天空仿佛因诗人的笑声而转动,太阳也随之西斜,体现李白“以我观物”的浪漫手法。
8. 严陵钓:指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后隐居富春江垂钓,不受官禄,被视为高士典范。
9. 垂:保留、持续之意,此处指长久地保持垂钓的生活方式。
10. 寄谢:寄语、致意。“谢”在此处非道歉,而是“告诉、致意”的意思。
以上为【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李白晚年所作,抒写其独游清溪江畔、饮酒赏景时的孤高情怀与隐逸之志。诗人以“独上”开篇,凸显孤独却自在的心境;借“江祖石”这一高峻奇石,象征自身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面对浩瀚天地,举杯向天而笑,展现出李白一贯的豪放不羁与天人合一的浪漫气质。末尾寄言友人,既表达对知音的思念,又暗含精神共鸣的欣慰。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感由豪迈渐入幽静,体现了李白在人生后期对仕途失望后转向山水、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转变。
以上为【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情感层层递进。首联“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以简洁笔法勾勒出诗人孤身登高、携酒独饮的形象,奠定了全诗清寂而豪迈的基调。颔联“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看似写石之高峻,实则暗喻诗人胸中气象之雄阔,将个体置于宇宙时空之中,极具李白式的夸张与哲思。颈联“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是全诗最富神采之笔:人笑而天应,日随心动,主观意志凌驾于自然之上,充分展现李白“谪仙”般的浪漫主义精神。尾联转入抒情与寄托,“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表达了远离尘嚣、归隐江湖的愿望;结句“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不仅点明题中“寄”字,更在孤独中寻得精神知己,使全诗在旷达中透出温情。整体风格冲淡而不失豪气,寓豪放于静谧之中,是李白晚年山水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的赏析。
辑评
1. 《李太白全集》卷二十收录此诗,题下注:“一作《清溪江上寄权昭夷》。”说明此诗版本流传中有异文。
2. 清·王琦《李太白年谱会笺》认为此诗作于李白流夜郎遇赦后,漫游宣州、池州一带时所作,约在公元759年之后。
3. 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将此诗系于李白晚年游历秋浦期间,认为“江祖石”即今安徽贵池清溪三峡之一景,属真实地理描写。
4.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指出,权昭夷不见史传,但从“可与尔同调”一句可见其为李白心目中的高洁之士,或为当地隐者。
5. 郁贤皓《李白选集》评曰:“此诗情景交融,既有壮阔之思,又有闲适之趣,表现了诗人虽遭世弃而不失其旷达胸怀。”
以上为【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