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
青山映辇道,碧树摇苍空。
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
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
归时落日晚,躞蹀浮云骢。
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
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
翻译
清晨进入皇家园林之中,前往蓬莱宫朝见天子。
青山辉映着御道,碧树在苍茫的天空中摇曳生姿。
我虽才疏学浅,却误被录入金闺之籍,得以与银台门相通,参与朝政。
等待诏命侍奉圣明君主,提笔撰写诗文,歌颂清平之风。
归家时已是夕阳西下,骑着浮云般的骏马缓步而行。
人与马本无杂念,但奔腾驰骋间自显豪迈雄姿。
回到家中,只见紫鸳鸯在庭院游弋,金井旁两株梧桐高耸挺立。
弹奏古曲清歌悠扬,畅饮新丰美酒醇香四溢。
人生得意之时当尽情欢乐,宴席上群臣列坐共饮同欢。
美好时光无法挽留,人生在世如同随风旋转的飞蓬。
早些显达胜过晚年才遇,羞于与垂钓江畔的老翁相比。
以上为【效古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天苑:古代指皇家园林,也象征天子所居之地。
2. 蓬莱宫:唐代宫殿名,常代指皇宫,传说中仙人居所,此处喻宫阙之壮丽。
3. 辇道:供帝王车驾通行的道路。
4. 金闺籍:指在朝廷任职的名册。金闺,即金马门,汉代官署名,后泛指朝廷要职。
5. 银台:唐代宫门名,设有通事舍人,掌接奏章、传达诏命,此处代指接近权力中枢。
6. 抽毫:提笔写作,毫指毛笔。
7. 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形容马匹缓行之态。
8. 浮云骢:毛色如浮云的骏马,古人常以“骢”指青白色马,象征良马。
9. 金井:雕饰华美的井栏,多见于贵族宅院,象征富贵。
10. 新丰:汉代地名,今陕西临潼,以美酒闻名,唐代仍用作酒乡代称。
以上为【效古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李白《效古二首》之一,属拟古之作,借古题抒写个人仕途际遇与人生感慨。全诗以“朝入天苑”开篇,描绘宫廷生活的庄严华美,继而转入自身际遇的庆幸与感激——虽自谦“谬题金闺籍”,实则流露出跻身朝廷、得近君王的荣耀感。后半部分由外朝转入私第生活,展现其豪放不羁、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结尾以“生世如转蓬”感叹人生短暂无常,又以“早达胜晚遇”强调功名早成之可贵,暗含对隐逸生活的轻视。整体情感跌宕起伏,既有仕途得意之喜,亦有盛景难久之叹,体现了李白积极进取又深感无常的复杂心态。
以上为【效古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前半写入朝之荣,后半写归家之乐,终以人生感怀收束,展现出李白典型的浪漫主义气质与强烈的生命意识。开篇气象宏大,“青山映辇道,碧树摇苍空”以工整对仗勾勒出宫廷园林的壮丽景象,色彩明丽,意境开阔。中间“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点出诗人身份与职责,虽语带谦逊,实含自得之情。归途描写细腻生动,“躞蹀浮云骢”既写出马步从容,又暗喻诗人志得意满的心理状态。家庭生活的描绘充满诗意:“紫鸳鸯”“金井梧桐”“清歌古曲”“新丰美酒”,构成一幅富贵闲适、风雅豪放的生活画卷。最后四句陡转,由乐入悲,以“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表达对时光易逝、命运漂泊的深刻体悟,而“早达胜晚遇”一句,则鲜明体现李白积极入世、不甘寂寞的人生追求。全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调由喜转慨,展现了盛唐士人典型的精神风貌。
以上为【效古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全唐诗》卷161收录此诗,题为《效古二首·其一》,未附评语。
2. 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云:“此诗言遭际之荣,而叹光阴之易迈,有及时行乐之意。”
3. 《唐诗别裁集》(沈德潜编)未选此诗。
4. 《李太白诗集笺注》(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指出:“‘谬题金闺籍’乃自谦之辞,实反映其初入长安、待诏翰林时之得意心态。”
5. 《李白研究》(现代学者詹锳著)认为:“此诗融合宫廷生活与个人情怀,表现了李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情感波动。”
6.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提及李白此类拟古诗“往往借旧题抒己怀,形式典雅而情感奔放”。
7. 《唐诗鉴赏辞典》未收录此诗条目。
8. 《李白集校注》(中华书局版)对此诗背景注释称:“约作于开元后期或天宝初年,李白初至长安时期。”
9. 学术论文《李白早期长安诗研究》(《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分析此诗为“展现诗人初入仕途时荣耀感与生命焦虑交织之作”。
10. 现存历代诗话、笔记中未见对此诗的专门评论,相关评价多散见于李白整体创作研究之中。
以上为【效古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