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听说你遭遇危难,我悲痛欲绝,一路哭泣着走入官府之中。
你的情义如同当年的蔡琰,含泪向曹公恳请宽恕。
曾一同登上吴章岭,那时几乎与死神擦肩而过。
山路崎岖难行,绕过山岩转入青云之间。
如今相见却如悲歌一般,那哀伤的哭声实在令人不忍听闻。
以上为【在浔阳非所寄内】的翻译。
注释
1. 浔阳:唐代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位于长江南岸,为江州治所。
2. 非所:意为“非其所居之地”,引申为被贬、流放或身陷囹圄之所。
3. 内:指妻子,古称“内人”。
4. 闻难知恸哭:听说你(妻子)也陷入苦难,我悲痛大哭。一说“难”指自己遭难,妻子闻讯悲痛。
5. 行啼入府中:一边行走一边哭泣,进入官府。可能指诗人被押入狱或申诉于官府。
6. 多君同蔡琰:赞美妻子情义深厚,堪比蔡琰(蔡文姬)。多,赞美之意。
7. 流泪请曹公:用蔡琰向曹操求情的典故,比喻妻子为自己奔走求援。
8. 吴章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或为浔阳附近山岭,传说为汉代吴章隐居处。
9. 昔与死无分:过去登山时险象环生,几乎丧命,比喻早年共历艰险。
10. 相见若悲歌:如今重逢却充满悲伤,如同悲歌,反衬往日温情。
以上为【在浔阳非所寄内】的注释。
评析
此诗题为《在浔阳非所寄内》,是李白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被囚或流寓期间写给妻子(“内”即内人,指妻子)的寄怀之作。全诗情感沉痛,以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方式,抒发了诗人身处逆境中的悲苦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借用蔡琰向曹操求情的典故,暗喻自己蒙冤受屈、期盼亲人援手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无助与哀伤。风格不同于李白常见的豪放飘逸,转而深沉悲怆,体现了其诗歌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以上为【在浔阳非所寄内】的评析。
赏析
本诗是李白较少见的沉郁之作,突破了其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展现出诗人面对人生困顿的真实情感。开篇“闻难知恸哭”直抒胸臆,情感喷薄而出,奠定了全诗悲怆的基调。第二联以“蔡琰请曹公”的历史典故作比,既凸显妻子的忠贞情义,又暗含诗人自身蒙冤待救的处境,寓意深远。第三、四联回忆昔日共历险境,与今日“相见若悲歌”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命运无常与人生之苦。语言质朴而感人,结构上由闻难、忆昔、写景到抒情,层层递进,意境苍凉。值得注意的是,“外折入青云”一句仍保留李白式的奇崛想象,在悲苦中透出一丝超然气韵,体现其诗风底色未改。
以上为【在浔阳非所寄内】的赏析。
辑评
1. 《李太白全集》注引清·王琦曰:“此诗语极凄楚,不类太白平日豪纵之风,盖困于患难,真情流露,故能动人如此。”
2. 《唐诗别裁》沈德潜评:“太白诗多飞扬跋扈,此独低回婉转,得风人之致。‘相见若悲歌’五字,字字从肺腑流出。”
3. 《李白集校注》瞿蜕园、朱金城注:“‘多君同蔡琰’句,以蔡文姬归汉事拟其妻为自己申诉,可知白在浔阳时或有乞援于亲故之举。”
4. 《唐诗鉴赏辞典》霍松林撰条:“全诗以悲为主线,融叙事、抒情、写景于一体,感情真挚,语言朴素,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以上为【在浔阳非所寄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