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重回终南山南麓,一切景象都与往昔无异。
重新寻访溪中的流水,回望岩下熟悉的岩石。
蔷薇花攀缘在东边的窗前,女萝藤缠绕在北面的墙壁。
分别才过了多少日子,草木已经长高了数尺。
暂且再把酒杯斟满,独自饮酒,沉醉于这悠然自得的黄昏。
以上为【春归终南山鬆龛旧隐】的翻译。
注释
1. 春归:春天归来,指诗人重返旧居正值春季。
2. 终南山:秦岭主峰之一,位于今陕西西安南,为唐代隐士常居之地。
3. 松龛:松树环绕的石室或小屋,指诗人昔日隐居之所。
4. 南山阳:山的南面,古人称山南为阳。
5. 事事不异昔:一切事物都没有改变,与过去一样。
6. 岩下石:山岩下的石头,代指旧居环境。
7. 蔷薇:落叶灌木,春末开花,此处写景致依旧。
8. 女萝:一种蔓生植物,常攀附树木或墙壁,象征荒寂之境。
9. 草木长数尺:形容时间虽短,但草木生长迅速,暗喻光阴易逝。
10. 独酌陶永夕:独自饮酒,沉浸于漫长的黄昏之中;“陶”意为沉浸、欢悦,“永夕”指悠长的傍晚。
以上为【春归终南山鬆龛旧隐】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李白晚年归隐终南山时所作,抒发了诗人重归旧居、感物思昔的闲适与孤寂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深远,通过“事事不异昔”与“草木长数尺”的对比,突显时光流逝之感。诗人虽置身山林,却以“独酌陶永夕”收束,表现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精神追求,亦隐含一丝人世变迁、故地重游的淡淡哀愁。此诗风格冲淡,近于陶渊明,体现了李白晚年心境由豪放转向宁静的一面。
以上为【春归终南山鬆龛旧隐】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简练,情感内敛,是李白晚年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开篇“我来南山阳,事事不异昔”,以平实语调点明重归旧隐,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又似曾相识的复杂情绪。中间四句写景细腻,从“溪中水”到“岩下石”,再到“东窗”“北壁”的植物,处处体现诗人对旧居环境的熟悉与眷恋。而“别来能几日,草木长数尺”一句尤为精妙,以夸张手法表现自然生长之速,反衬人事变迁之缓或诗人离居之久,形成强烈的时间张力。结尾“且复命酒樽,独酌陶永夕”回归个人情怀,既有及时行乐之意,更透露出孤独自守、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全诗不事雕琢,却意境浑成,展现了李白除豪放飘逸之外,另一种冲淡静远的艺术风貌。
以上为【春归终南山鬆龛旧隐】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品汇》:“太白此作,清旷有致,近于渊明,盖晚岁栖心道山之作。”
2. 《李太白全集校注》(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此诗当作于李白晚年流放赦还后,归隐终南之时,情调恬淡,与早年豪纵之作迥异。”
3. 《唐诗鉴赏辞典》:“通过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受,语言朴素而意蕴悠长。”
4. 《李白诗歌选注》(王瑶主编):“‘草木长数尺’看似写实,实则寓慨,暗示人生短暂、山中长闲。”
5. 《全唐诗》卷180收录此诗,题作《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历代传本基本一致,无显著异文。
以上为【春归终南山鬆龛旧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