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游览东亭却不见你(郑少府谔)的身影,只见沙滩上成群的白鹭缓缓行走。
白鹭飞起时纷纷散开,又像雪花点缀在青山与云彩之间。
我愿前往泾溪并不怕路途遥远,那里龙门一带水流湍急,波浪如虎眼般旋转。
杜鹃花已经盛开,春天即将过去,我打算回归陵阳,在那里垂钓度日,安享晚景。
以上为【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的翻译。
注释
1. 泾溪:水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流经宣城、泾县等地,风景秀丽。
2. 东亭:地名,或指泾溪边的一处亭台,为诗人游览之处。
3. 郑少府谔:唐代官员,姓郑,官职为“少府”(掌管宫中器物制造的属官),名谔,李白友人。
4. 沙上行将白鹭群:沙洲上白鹭成群行走。“将”意为伴随、同行。
5. 又如雪点青山云:白鹭飞翔时如同雪花洒落在青翠山峦与白云之间。
6. 不辞远:不畏惧路途遥远。
7. 龙门蹙波:形容水流经过险滩时波浪紧缩激荡,“蹙”有收缩、挤压之意。
8. 虎眼转:比喻急流中漩涡如虎眼般旋转,形容水势湍急。
9. 杜鹃花:春季开花,花色红艳,又称映山红,此处暗示时节已入暮春。
10. 陵阳:古地名,即陵阳县,属宣州,在今安徽青阳县东南,相传为仙人陵阳子明所居之地,常被用作隐逸象征;“钓鱼晚”化用严子陵富春江垂钓典故,喻归隐闲居。
以上为【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的注释。
评析
本诗是李白寄赠友人郑少府谔的作品,借写景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自身归隐之志。全诗以“不见君”起笔,奠定怅惘基调,继而通过白鹭、青山、雪云等意象描绘出清幽静谧的自然画面,展现诗人对山水之乐的向往。后四句转向行程描写与情感寄托,既有对险峻水势的生动刻画,也透露出春尽归隐的闲适心境。整体风格清新淡远,寓情于景,体现了李白晚年诗风趋于平和的一面,亦可见其仕途失意后寄情山水、寻求心灵安宁的情怀。
以上为【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清晰,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言志兼叙事。首联直抒胸臆,“我游东亭不见君”,开门见山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随即转入自然景象描写,以“沙上白鹭”营造空灵意境。颔联“又如雪点青山云”一句比喻精妙,将白鹭飞行之态比作雪落青山白云之间,色彩鲜明,动静结合,极具画面感。颈联笔锋一转,写欲往泾溪之路途艰险,“龙门蹙波虎眼转”运用夸张与比喻,凸显水流之迅猛,也暗含人生道路崎岖之意。尾联以“杜鹃花开春已阑”点明时令,传达时光流逝之感,最终归结于“归向陵阳钓鱼晚”的退隐理想,语调从容恬淡,反映出李白在历经宦海沉浮后的超然心态。全诗语言质朴而不失华美,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李白山水诗中少见的宁静之美。
以上为【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的赏析。
辑评
1. 《全唐诗》卷172收录此诗,题作《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未附评语。
2. 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此诗写景清丽,寓意闲远,盖白晚年寄居宣州时所作。”
3. 《唐诗别裁集》(沈德潜编)未选此诗。
4. 《李太白诗集校注》(瞿蜕园、朱金城校注):“诗意谓虽思访友,然春事将尽,不如归隐垂钓。‘虎眼转’形容水纹之疾,极形象。”
5. 《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出版)评曰:“此诗情景交融,以白鹭起兴,以归钓收束,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以上为【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