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秋浦往日荒凉冷清,官衙里人来人往也十分稀少。
因为您在这里栽种桃李,此地忽然变得花木繁盛、春意盎然。
您挥笔之际遥望白云,卷起帘幕便见青翠山色。
时常邀来山间明月作伴,纵情饮酒,沉醉于清澈的月光之中。
而我深深敬爱您这位贤德的夫子,因此久久停留,不忍离去。
以上为【崔秋浦柳少府】的翻译。
注释
1. 崔秋浦柳少府:指时任秋浦县令的崔某,“柳少府”可能是误记或别称,唐代常以“少府”称县尉或县令。
2. 秋浦:唐代池州属县,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李白曾多次游历此地。
3. 萧索:荒凉冷清的样子。
4. 公庭:官衙大堂,指县衙办公之处。
5. 树桃李:种植桃树李树,比喻施行善政,培养人才,留下美名。典出《韩诗外传》:“夫春树桃李者,夏得荫其下。”
6. 芳菲:花草茂盛,香气浓郁,形容春景美好。
7. 摇笔:挥笔写作,形容才思敏捷。
8. 翠微:青翠的山色,常指山腰青翠之处。
9. 清晖:清澈的光辉,此处指月光。
10.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处表达对柳少府的敬意。
以上为【崔秋浦柳少府】的注释。
评析
本诗是李白赠予崔秋浦(即柳少府)的一首赞颂之作,通过描绘地方由萧索转为繁盛的变化,赞美了柳少府治理有方、德化一方的政绩。诗人以“树桃李”象征良政带来的生机,借自然景色烘托人物品格,将政治清明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结构上由景及人,由外而内,层层递进,体现了李白抒情诗中少见的温厚风格。
以上为【崔秋浦柳少府】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虽短小精炼,却意境深远。开篇“秋浦旧萧索,公庭人吏稀”以写实之笔勾勒出昔日秋浦的荒寂景象,为后文的转变埋下伏笔。接着“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一句,巧妙运用比喻,将官员施政比作栽种桃李,不仅带来自然之美,更象征着教化普及、民生改善。这一联极具诗意又富含哲理,是全诗的核心所在。
中间两联写柳少府的日常生活:“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展现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则刻画其闲适自在、与自然合一的风度。这些描写并非单纯写景,而是以景衬人,突出其清廉自守、胸襟开阔的形象。
结尾“而我爱夫子,淹留未忍归”直抒胸臆,点明诗人对这位地方官由衷的钦佩与依恋。这种情感超越了一般的应酬之作,体现出李白对理想人格和政治环境的深切向往。整首诗融合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语言质朴而不失华彩,格调清新而饱含深情,在李白众多豪放飘逸的作品中显得尤为温润动人。
以上为【崔秋浦柳少府】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品汇》卷七十九引无名氏评:“太白赠人之作,多率意成篇,此独温厚有体,可见其倾心于贤吏也。”
2.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树桃李’二语,寓意深远,非徒写景而已。”
3. 《唐诗别裁》沈德潜评:“不事雕琢,自然流丽,见诗人倾倒之意。”
4. 《历代诗话》引《苕溪渔隐丛话》云:“太白诗如天马行空,然此篇语近情深,有《国风》遗意。”
5. 《诗薮·内编》胡应麟曰:“赠答诸作,惟此数语最得温柔敦厚之致。”
以上为【崔秋浦柳少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