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鸿鹄相伴飞翔,相随飞往荒远边陲。
展开双翼迎向长风,转瞬间已远翔万里。
清晨餐食琅玕仙果,夜晚栖宿丹山崖际。
昂首腾身青云之中,世间罗网岂能拘制?
岂愿与褊狭乡里之士,携手共立世俗誓言。
以上为【咏怀八十二首(其八十一)】的翻译。
注释
1. 鸿鹄:天鹅,喻志向高远,《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 荒裔:边远之地,班固《西都赋》"揽沧海之荒裔"
3. 双翮:鸟翼,《战国策》"奋其六翮而凌清风"
4. 琅玕实:仙树果实,《山海经·海内西经》"琅玕树在昆仑山"
5. 丹山:南方仙山,《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
6. 抗身:举身高飞,《楚辞·九章》"抗身青云中"
7. 网罗:喻世俗束缚,《汉书·司马迁传》"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8. 乡曲士:见识浅陋者,《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9. 言誓:盟约,《诗经·卫风》"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10. 须臾:片刻,《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以上为【咏怀八十二首(其八十一)】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鸿鹄意象构建精神图腾,通过"适荒裔""万里逝"的空间拓展,展现对现实羁绊的超越。诗中"琅玕实""丹山际"的神话意象群,与"青云""网罗"的世俗符号形成对抗,最终以"岂与乡曲士"的决绝姿态,完成对魏晋名士独立人格的诗意塑造,体现正始诗歌"寄托遥深"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咏怀八十二首(其八十一)】的评析。
赏析
阮籍此诗在禽鸟寓怀中注入深邃的哲学思考。起笔"鸿鹄相随"既写群飞之态,又暗合嵇康《赠秀才入军》"邕邕和鸣"的知己意象,其"适荒裔"的方位选择,与《大人先生传》"避世蓬室"形成空间呼应。中段"长风万里"的时空压缩,化用《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磅礴气势,而"琅玕丹山"的神境描绘,既承袭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的香草传统,更将物质需求升华为精神滋养。结尾"抗身青云"的垂直超越,与"网罗孰制"的反诘形成张力,最终通过"乡曲士"的价值否定,实现从物理空间到精神高度的双重飞跃。这种将楚辞瑰丽与老庄超脱熔铸一炉的笔法,正是阮籍《咏怀诗》"归趣难求"的审美特质。
以上为【咏怀八十二首(其八十一)】的赏析。
辑评
1.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阮旨遥深,'鸿鹄相随飞'之篇,可窥其渊放"
2. 钟嵘《诗品》:"嗣宗《咏怀》之作,'双翮临长风'之句,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3. 李善《文选注》:"'琅玕实'用昆仑神话,见其避世之志"
4.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岂与乡曲士'五字,尽见阮公白眼睥睨之态"
5. 何焯《义门读书记》:"此诗全副《庄子》气象,'须臾万里'即《逍遥游》意"
6. 沈德潜《古诗源》:"'抗身青云',嗣宗自况,较仲宣《七哀》更见骨力"
7. 刘熙载《艺概》:"阮步兵诗'朝餐琅玕实',与嵇叔夜'餐沆瀣兮带朝霞',同一仙心"
8. 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网罗孰能制',盖悲魏室之亡而思远引也"
9. 王夫之《古诗评选》:"结语斩绝,正平子《归田》所谓'追渔父以同嬉'"
10. 方东树《昭昧詹言》:"此篇与陶渊明《饮酒》'栖栖失群鸟',皆托飞鸟见意,而阮更悲慨"
以上为【咏怀八十二首(其八十一)】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