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船帆在空中轻轻摇曳,清澈的水流顺着归风顺畅前行。
诗兴因鼓乐吹奏而生发,酒意伴着剑舞高歌更显豪雄。
面对青楼中翩翩起舞的歌妓,还有双鬟如玉的少年伶童。
天上的行云啊,请暂且不要离去,就为楚王宫留下这一场醉人的欢宴吧。
以上为【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的翻译。
注释
1. 水军宴:指在水军将领举办的宴会,韦司马或为掌管水军的官员。
2. 韦司马:姓韦的司马官,唐代州郡佐吏有司马一职,具体身份不详。
3. 楼船:古代战船或大型游船,上建楼阁,可容宾客宴饮观景。
4. 摇曳:飘荡摆动的样子,形容船帆随风起伏。
5. 清流顺归风:清澈的江流顺着回风方向流动,暗示船行顺利。
6. 鼓吹:古代仪仗中的乐器合奏,此处泛指宴会上的音乐演奏。
7. 剑歌:边舞剑边歌唱,为唐代宴会常见助兴节目,亦体现豪侠之气。
8. 青楼妓:指在华丽楼阁中表演的歌妓,“青楼”本指精美楼阁,非后世贬义。
9. 双鬟白玉童:梳着双髻的少年乐童,面容如白玉般俊美。“鬟”指发髻。
10. 行云且莫去,留醉楚王宫:借用“巫山神女”典故,《高唐赋》载楚王梦神女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此处祈愿美景良辰长驻,勿令消散。
以上为【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李白在水军宴席上即兴所作,描绘了韦司马楼船上观赏歌舞的盛况。全诗以轻快流畅的笔调写景抒情,融自然景色、音乐舞蹈与豪情酒兴于一体,展现了盛唐士大夫宴游之风与诗人特有的浪漫气质。前四句写舟行之景与宴饮之兴,后四句聚焦歌舞之妙与留恋之情。尾联化用“楚王好细腰”典故,将现实欢宴与神话意境结合,使诗意升华,余韵悠长。整体风格明丽奔放,体现了李白七言古诗的典型风貌。
以上为【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情景交融。开篇以“摇曳帆在空”起兴,勾勒出江上楼船航行的动态画面,视觉开阔,意境悠远。“清流顺归风”既写实又暗喻人事顺遂,为下文欢宴铺垫气氛。第三、四句转入人文场景,“诗因鼓吹发”写出诗人触景生情的创作冲动,“酒为剑歌雄”则凸显豪迈气概,音乐与酒兴激荡诗情,典型的李白式抒情方式。五、六句聚焦人物,一“舞”一“立”,一女一男,一动一静,描写细腻而富有色彩感。“青楼妓”与“白玉童”并列,展现唐代乐舞表演的精致与审美趣味。结尾以拟人手法挽留“行云”,巧妙借用楚王神女的典故,将现实欢宴提升至神话境界,表达对美好时刻的无限眷恋。全诗语言清丽而不失豪放,节奏明快,情感真挚,是李白宴饮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的赏析。
辑评
1. 《全唐诗》卷166收录此诗,题为《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未录评语。
2. 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十八引此诗,称:“此诗写景清逸,用典自然,末句尤有缥缈之意。”
3. 《唐诗品汇》未选此诗,但在“七言古诗”类中提及李白此类作品“多即事兴怀,辞气纵横”。
4. 近人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考证此诗或作于开元年间游历金陵时期,时李白常参与地方军政官员宴集。
5.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指出,韦司马其人虽不可确考,但“水军宴”反映唐代江南地区水师活动频繁,文人与军府交往密切。
以上为【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