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楼外浮云岂能攀摘?姑且手持酒杯共消闲愁。
登临之时忽起思归之心,春色只能从想象中感知。
晚雪初融时偶见芳草,碧波尽头却缺了青山。
长安的桃李想来正繁茂,它们该会笑问刘郎为何迟迟不归。
以上为【登海陵齐云楼】的翻译。
注释
1. 海陵:今江苏泰州
2. 齐云楼:海陵名胜
3. 浮云:喻功名难求或世事无常
4. 欻起:忽然兴起
5. 晞:晒干,消融
6. 沧波:青绿色的水波
7. 长安:代指京城汴梁
8. 桃李:喻指京城权贵或旧交
9. 刘郎:唐代刘禹锡,此处作者自喻
10. 底未还:为何还未归来
以上为【登海陵齐云楼】的注释。
评析
此诗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展现登楼时的复杂心绪。首联以“浮云不可攀”暗喻仕途阻隔,借酒消闲中暗含无奈;颔联在登临实景中突发归思,将春色置于想象空间;颈联以“见芳草”与“欠青山”形成自然意象的残缺美;尾联化用刘禹锡玄都观看花典故,在桃李笑问中寄托宦游羁旅的深沉感慨。
以上为【登海陵齐云楼】的评析。
赏析
贺铸此诗典型体现其“沉郁险激”的诗风。首联“浮云何可攀”化用李白“富贵于我如浮云”,却以反问句式强化求而不得的怅惘;“聊持樽酒”的闲适表面下暗涌着功名未就的焦虑。颔联“欻起”二字如奇峰突起,将空间登临瞬间转换为时间乡愁,而“想象间”的春色更凸显现实与理想的疏离。颈联写景尤见匠心,“晚雪晞时”的细微观察暗含对春讯的期待,“欠青山”三字以缺憾构成独特审美,与马远“残山剩水”的画境相通。尾联用典精妙,既保持刘禹锡原典的讽喻意味,又以“解笑”的拟人化处理注入自嘲意味,在看似平和的问句中凝聚着仕途失意的深沉悲慨。
以上为【登海陵齐云楼】的赏析。
辑评
1.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方回诗‘晚雪晞时见芳草’句,体物精细,得物外之趣”
2. 清·方回《瀛奎律髓》:“‘春色来从想像间’七字,虚实相生,最是作诗妙境”
3.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结句用刘郎典故,较原典更多苍凉意味”
4. 钱钟书《谈艺录》:“‘沧波尽处欠青山’与寇准‘野水无人渡’同一机杼,皆以缺憾成全美”
5. 程千帆《古诗考索》:“此诗颔联时空转换之突兀,恰见词人内心之波澜,非纯然闲适之作”
以上为【登海陵齐云楼】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