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
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
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
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
翻译
猎人虽张设捕兔的网,却无法束缚龙虎这样的神兽。
所以那些志向高远的隐逸之士,只在山岩洞户间放声高歌。
韩准确实是一位杰出的人才,裴政胸怀清正纯真。
孔巢父又卓然超群,三人皆与云霞为伴,亲近自然。
他们气节高峻,如同挺拔于远山的苍松;同卧盘石之上,共度隐居岁月。
劈开冰层汲取寒泉饮水,三人共穿一双木屐行走山林。
时常乘兴而游,行止自在,常常如浮云般无拘无束。
出山时拜见地方长官,长啸一声,轻视官帽与仕途荣华。
昨夜我在梦中还见到他们,只见云影浮动,竹溪映月,意境幽美。
今晨在鲁郡东门设帐饯别,与你们分别。
雪覆的山崖湿滑得连马都难行,藤萝遮蔽的小径令人迷失归路。
我对你们的思念如同遍地烟草,纷乱繁茂,不分冬春,永无止息。
以上为【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的翻译。
注释
1. 猎客张兔罝(jū):猎人张设捕兔的网。罝,捕兔的网。此句比喻凡俗之人无法拘束真正的高士。
2. 龙虎:象征超凡脱俗、不可羁縻的高士,暗指韩准等人。
3. 青云人:指志向高远、不慕名利的隐士。
4. 岩户:山岩间的屋舍或洞穴,指隐居之所。
5. 韩生:指韩准,唐代隐士,李白友人。
6. 英彦:杰出的人才。
7. 裴子:指裴政,亦为隐士,性情清真。
8. 含清真:内心纯洁质朴,不染世俗。
9. 孔侯:指孔巢父,孔子后裔,著名隐士。
10. 云霞亲:形容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常伴云霞而居。
以上为【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的注释。
评析
本诗是李白送别友人韩准、裴政、孔巢父归隐山林之作,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深切的离愁别绪。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语言清新洒脱,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而又深情绵邈的诗风。诗人以“龙虎”“青云人”等意象凸显友人超凡脱俗的气质,通过“斧冰嗽泉”“同衾盘石”等细节描绘其艰苦而高洁的隐居生活。结尾以梦境与现实对照,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使情感深沉而绵长。
以上为【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的评析。
赏析
李白此诗以送别为题,实则寄托了对理想人格与生活方式的深切向往。开篇以“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起兴,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指出世俗之网无法束缚真正的高士,为全诗定下超逸的基调。接着赞颂三位友人“英彦”“清真”“秀出”,皆“与云霞亲”,将其人格理想化、仙化,体现李白一贯崇尚自然、鄙弃功名的价值取向。
诗中“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二句,以松柏喻节操之坚贞,以共卧盘石写友情之深厚,画面感极强。“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更以具体生活细节展现隐士生活的清苦与简朴,凸显其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而“乘兴”“云无心”则化用陶渊明诗意,表现其行止自如、物我两忘的逍遥状态。
出山“揖牧伯”“轻衣簪”一句,写出他们虽与官府交往,却不改本色,傲视权贵。“昨宵梦里还”转入虚写,以梦境渲染思念之情,使离别之痛更具诗意。结尾“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以繁茂无序的烟草比喻思念之绵长纷乱,意象新颖,情感真挚,余韵悠长。
全诗结构严谨,由议论到描写,由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层层推进,情思跌宕。语言自然流畅,意象丰富,既有豪迈之气,又有婉转之情,堪称李白送别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品汇》:“太白送别诸作,多慷慨激烈,此独清远闲旷,有晋人风味。”
2. 《李太白全集校注》引王琦注:“此诗称述巢父诸人隐逸高致,而以‘龙虎’‘青云’比之,见其非尘世所能羁络。”
3. 《唐宋诗醇》:“写隐逸之士,不作枯寂语,而有飘逸之致。‘斧冰嗽寒泉’等句,真得山林风味。”
4. 《昭昧詹言》(方东树):“起手突兀,有势。‘时时或乘兴’以下,写出高人行径,不着色相,妙绝。”
5. 《李白诗歌赏析》(詹锳):“诗中对韩、裴、孔三人品格的赞美,实为李白自身理想的投射。梦中竹溪月色,正是其精神故乡的象征。”
以上为【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