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清晨时分,仿佛能如长桑君般洞察体内五脏,连完整的牛都看不见了——形容医术或道法高超。赵叟掌握了修道的秘诀,又重新跟随方士云游四方。他向西经过获麟台,替我凭吊孔子。想到离别,又追怀古人,不禁潸然泪下,空自流淌着悲伤的泪水。
以上为【送方士赵叟之东平】的翻译。
注释
1. 方士:古代从事求仙、炼丹、占卜等活动的人,常被视为修道者。
2. 赵叟:姓赵的老者,具体生平不详,应为一位修道之人。
3. 长桑:指长桑君,传说中的神医,曾传授扁鹊秘术,能“洞视五脏”。
4. 晓洞视:清晨即能透视人体五脏,形容医术或道法通神。
5. 五藏无全牛:化用《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目无全牛”之意,喻技艺出神入化,此处引申为道法高深,能洞察本质。
6. 秘诀:指修道成仙或养生延年的秘传方法。
7. 方士游:指游历四方,寻仙访道。
8. 获麟台:古迹名,相传孔子因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而悲叹“吾道穷矣”,后建台纪念。故址在今山东巨野。
9. 吊孔丘:凭吊孔子。孔丘即孔子,此处直呼其名,体现诗人对其人格的敬重与共鸣。
10. 潸然:流泪的样子。空泪流:徒然流泪,表达无奈与感伤。
以上为【送方士赵叟之东平】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李白送别方士赵叟前往东平所作,融合了道家思想、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诗中借“长桑洞视”“五藏无全牛”等意象,突出赵叟道术之精深;以“获麟台”“吊孔丘”引入儒家圣人孔子的悲情命运,形成道与儒的精神对照。结尾由送别而生离愁,由怀古而发感慨,情感真挚深沉。全诗短小凝练,却意境开阔,体现了李白融汇百家、感时伤世的情怀。
以上为【送方士赵叟之东平】的评析。
赏析
本诗虽仅八句,却层层递进,意蕴丰富。首联以“长桑晓洞视,五藏无全牛”起兴,借用神话与典故塑造赵叟超凡脱俗的形象,既赞其道术精深,又暗含对生命本质的哲思。颔联点明赵叟身份与行踪,“得秘诀”“还从方士游”显示其志在超脱尘世。颈联笔锋一转,由道入儒,借“获麟台”这一富含历史悲情的地点,引出对孔子命运的追思。尾联将个人离情与千古幽思融为一体,“念别复怀古”一句,绾合当下与往昔,情感升华至普遍的人生感喟。“潸然空泪流”收束全篇,语言质朴而情意绵长,令人回味无穷。李白在此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更寄托了对理想破灭、圣道难行的深切忧思。
以上为【送方士赵叟之东平】的赏析。
辑评
1. 《全唐诗》卷172收录此诗,题为《送方士赵叟之东平》,未附评语。
2. 清代王琦《李太白全集辑注》:“此诗言赵叟有道术,且将过鲁地,因令其代为吊孔子。盖太白亦有感于道之不行,托之于赵叟耳。”
3. 近人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诗中‘长桑’‘五藏’‘方士’等语,皆涉道家神仙之说;‘获麟台’‘吊孔丘’则归于儒家感慨。太白思想杂糅儒道,于此可见一斑。”
4. 周勋初《李白评传》指出:“此诗以送别为引,实则抒发自身理想受挫之悲。借赵叟之行,寄怀古之思,结构紧凑,情感真挚。”
以上为【送方士赵叟之东平】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