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沿青苍江水逆流而归,白璧山巅望见秋月。
秋月映照白璧山岩,皓白如同山阴之雪。
隐逸之人停止夜行,商旅忘却清晨出发。
扬帆直进天门山,回望牛渚已隐没。
江面绵长信风吹来,日出时分夜雾消散。
故友虽近在咫尺,共赏新景却似胡越相隔。
寄赠您一枝青兰花,愿友谊永续不绝。
以上为【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的翻译。
注释
1. 白璧山:在今安徽当涂县,因山石莹白如玉得名
2. 天门: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与和县交界处
3. 句容:今江苏句容市,唐代属润州
4. 山阴雪:化用《世说新语》王子猷山阴雪夜访戴典故
5. 宵征:夜行,《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
6. 牛渚:牛渚矶,即采石矶,与天门山隔江相对
7. 信风:季候风,《本草纲目》“信风,即随风”
8. 胡越:胡地在北,越在南,喻相隔遥远,《淮南子》“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
9. 青兰花:化用《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象征高洁友情
10. 惠好:深厚情谊,《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
以上为【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月光为贯穿意象,通过“秋月照白璧”的视觉通感与“进帆天门山”的空间位移,构建出宏大的时空画卷。前八句以“幽人停宵征”与“贾客忘早发”的细节烘托月景魅力,后六句借“咫尺胡越”的地理悖论,在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张力中深化怀友之情,最终以“青兰花”的象征物完成诗意收束。
以上为【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李白晚年漫游江东时期,展现其七绝之外的五古功力。开篇“沧江溯流”的动态起笔,与“白璧秋月”的静态聚焦形成视听交响。“皓如山阴雪”的比喻,既写月光朗照山岩的实景,更暗含对魏晋风度的追慕。中段“进帆”与“回首”的方位转换,在空间拓展中暗藏时间流逝,“信风来”“宿雾歇”的晨景描写,自然过渡到怀人主题。结尾“咫尺胡越”的反常合道之语,深刻揭示精神契合超越地理距离的哲理,而“青兰花”的意象选择,既承楚辞香草传统,又启后代“折梅寄远”的抒情模式,在简淡中见出情谊的永恒性。
以上为【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的赏析。
辑评
1. 王琦《李太白诗集注》:“‘秋月照白璧’四语,状月光澄澈之景,可谓神来之笔。”
2.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载秋,时太白往来宣城、当涂间。”
3. 郁贤皓《李白选集》:“‘故人在咫尺’二句,与《寄崔侍御》‘此处别离同落叶’同一机杼。”
4.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结句化用《古诗》而更显空灵,见出太白于六朝文学的融裁功夫。”
5. 松浦友久《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进帆’与‘回首’的空间意识,构成李白诗特有的流动感与立体感。”
以上为【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