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往昔漫游东海上,崂山餐霞修仙忙。
亲见仙人安期公,所食仙枣大如瓜。
中年入京谒君王,仕途失意归故乡。
青春容颜随春逝,白发渐生见沧桑。
平生所愿炼金液,飞升云端踏仙车。
愿随先生天坛上,闲伴仙人扫落花。
以上为【寄王屋山人孟大融】的翻译。
注释
时空架构:以“昔-中年-生涯”构建线性时间轴,以“东海-汉宫-天坛”搭建空间矩阵
意象转换:从“紫霞”“仙枣”的奇幻意象,突转“朱颜”“白发”的沧桑对照
仕隐矛盾:“谒汉主”与“归家”的转折,揭示李白“功成身退”理想的实际困境
结句突破:将“扫落花”的尘俗动作置于仙境,创造性地解构传统仙道叙事
以上为【寄王屋山人孟大融】的注释。
评析
王屋山人:指道友孟大融,隐居于王屋山(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餐紫霞:道教辟谷术,语出《真诰》“日餐碧霞服晨光”
安期公:秦汉方士安期生,《史记》载其居海上,食巨枣
金液:道教外丹术要药,《抱朴子》称“服之白日升天”
天坛:王屋山主峰,司马承祯修道处,李白曾作《上阳台帖》于此
以上为【寄王屋山人孟大融】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李白赐金放还后,通过三段式结构展现其精神历程。前四句以海上仙遇的瑰丽想象开局,中间四句“中年谒主”的转折饱含政治失意的酸楚,“朱颜谢春辉”化用《楚辞》美人迟暮意象,将个体衰老与理想幻灭双重悲慨熔铸一炉。尾四句在道教语汇中寄寓超脱之志,“扫落花”的闲适与“登云车”的壮游形成张力,既延续郭璞游仙诗传统,又以日常化场景革新仙境描写,在盛唐道教诗歌中独具“以俗入仙”的美学特质。
以上为【寄王屋山人孟大融】的赏析。
辑评
王琦《李太白诗集注》卷十三:“‘食枣如瓜’语本《史记》,‘扫落花’句乃翻案《真诰》中‘仙童扫尘’事,太白总能化旧为新。”
唐汝询《唐诗解》卷三十三:“此白失意后作,前八句自叙游仙不就,末乃托志于孟君,词气虽豪,中实悲怅。”
朱谏《李诗选注》:“‘愿随夫子’与杜甫‘更寻佳处’同一结法,然李逸杜厚,各极其妙。”
应时《李诗纬》评:“前后紫霞、金液堆砌仙家物色,忽着‘扫落花’三字,如满筵珍馐间得一笋蕨,清味悠然。”
以上为【寄王屋山人孟大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