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
洪河凌竞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
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
霜厓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
玄猿绿罴,舔舕崟岌。
危柯振石,骇胆慄魄,群呼而相号。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㟼。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
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
君不行兮何待,若反顾之黄鹤。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躠于风尘。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翻译
若有这样一个人啊,思念着鸣皋山,积雪阻隔归路,内心烦忧劳苦。黄河上寒冰交错,难以渡过;冰面如龙鳞密布,小船难容。那仙山高峻无比,仿佛能听到天上传来的喧闹乐声。霜雪覆盖的山崖洁白连绵,如同巨风吹动大海,掀起滔天波浪。黑色的猿猴与绿色的熊,在险峻处攀爬舔舐,令人胆战心惊。危树摇动,岩石欲坠,使人魂飞魄散,群兽哀号相呼。山峰险峻道路断绝,星辰仿佛悬挂在岩壁之上。送你归去啊,我写下这首《鸣皋歌》以表心意。在池阁间击鼓吹笙,弹奏丝竹,共饮清酒。你若不归,又将等待何时?若回首望去,只见黄鹤远飞。你将扫荡梁园中的才子群英,重振大雅之风于东都洛阳。驾起征车,经历艰难险阻,寻访幽居之所,翻越层峦叠嶂。坐在洁白的石上,沐浴素净的月光,听松风拂琴,万壑俱寂。望不见你的身影,心中愁闷郁结,藤萝幽深,雪霰纷飞。水流穿洞而下,清澈见底;细小的水波之声却清晰可闻。虎啸山谷生风,龙潜溪中吐云。孤鹤清唳,饥鼠皱眉呻吟。灵魂独处于这寂静之地,空山凄凉令人忧愁。鸡群聚在一起争食,凤凰却孤独飞翔,没有同伴。蜥蜴讥笑神龙,鱼目混同珍珠。丑女嫫母身穿锦绣,美人西施却背负柴薪。倘若许由、巢父被束缚于高官显位,岂不如同夔与龙在尘世奔波劳碌?申包胥为何痛哭救楚国,鲁仲连为何一笑退秦军?我实在无法效法他们沽名钓誉、矫情守节来炫耀于世,宁愿抛弃天地,忘却自身。白鸥啊,请飞来吧,长久地与你相亲相伴。
以上为【鸣皋歌送岑征君】的翻译。
注释
1. 鸣皋:即鸣皋山,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相传为古代隐士栖居之地。
2. 若有人兮:化用《楚辞·九歌》句式,“若有人兮山之阿”,营造神秘幽远意境。
3. 洪河:指黄河。凌竞:冰层交叠、寒冷刺骨的样子。
4. 冰龙鳞:形容河面结冰如龙鳞般密集排列。舠(dāo):小船。
5. 天籁之嘈嘈:天上传来的声响,比喻山中风涛或仙乐,嘈嘈形容声音宏大。
6. 霜厓缟皓:白雪覆盖的山崖洁白明亮。合沓:重叠相连。
7. 玄猿绿罴:黑猿与青褐色的熊,皆山中猛兽。舔舕(tiǎn tān):舌头伸出舔舐的样子,形容野兽活动。崟岌:山势高峻险恶。
8. 危柯振石:危险的树枝摇动,巨石欲坠。骇胆慄魄:使人心惊胆战。
9. 岩㟼(yán ào):山崖高耸之处。
10. 巾征轩:驾起出行的车驾。巾,动词,指驾车。征轩,远行之车。巘崿(yǎn è):高山与峭壁。
以上为【鸣皋歌送岑征君】的注释。
评析
《鸣皋歌送岑征君》是李白为送别友人岑征君归隐鸣皋山所作的一首骚体诗,融合了楚辞的浪漫气质与盛唐山水诗的壮阔意境。全诗以“思鸣皋”起兴,借自然奇险之景抒写离情别绪,并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人格的追求与对世俗价值的否定。诗中既有雄奇险怪的山水描写,又有深沉的人生感慨,展现出李白典型的豪放与孤傲并存的精神风貌。其结构跌宕起伏,语言瑰丽多姿,情感真挚浓烈,是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送别佳作。
以上为【鸣皋歌送岑征君】的评析。
赏析
此诗采用楚辞体式,句式参差,音节激越,极具抒情张力。开篇以“若有人兮”引入,赋予全诗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既是对友人的深情呼唤,也暗含诗人自身的向往之情。接着通过“积雪”“洪河”“冰龙鳞”等意象渲染旅途艰险,突出归隐之路的不易,反衬出岑征君志节之坚。
中间部分极写鸣皋山之高峻奇绝:“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㟼”,夸张手法凸显山势之险,近乎仙境。而“玄猿绿罴”“危柯振石”则进一步以动态画面强化视觉冲击,令读者如临其境。与此同时,诗人穿插人文情怀——“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回忆昔日共游之乐,情感细腻温婉。
转入议论之后,诗意升华。从“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到“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连续运用对比意象,揭露社会颠倒黑白、贤愚不分的现实,表达强烈愤懑。继而引用巢由(巢父、许由)、夔龙(舜时贤臣)典故,说明真正的高士不应受制于功名,宁可弃世独立。
结尾处“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以自由无羁的白鸥象征隐者之志,寄托诗人对超脱尘俗的理想境界的憧憬。整首诗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气势奔放而不失深沉,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想落天外,豪中见悲”的独特风格。
以上为【鸣皋歌送岑征君】的赏析。
辑评
《艇斋诗话》: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鸣皋歌》云:「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如此等语,与《骚》无异。
《唐诗品汇》:范云:此篇稍长,而词意易见。要亦楚人之流也。唯其有「蝘蜓」、「鱼目」、「巢由」、「夔龙」等语,故前辈尝称之。然此实非太白之用意,妙处不在此也。与《远别离》篇皆佳,而彼深矣。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句法短长,全以调胜,如南郭隐几,声振响答皆奇。後固于鳞所谓「强弩之末,英雄欺人,杂以长语」者也。
《诗薮》:太白以《百忧》等篇拟《风》、《雅》,《鸣皋》等作拟《离骚》,俱相去悬远;乐府奇伟高出六朝,古质不如两汉,较输杜一筹也。
《诗源辨体》:太白《鸣皋歌》虽木乎《骚》,而精彩绝出,自是太白手笔。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通篇倣《楚辞》意,发衰世之慨。观「鸡聚族」以下数语,其作于天宝杨、李用事之时乎?
《删定唐诗解》:叠四句而以五句为一韵,又非骚人之法,且多对仗,则亦太白之古诗耳。
《诗筏》:若太白短篇佳矣,乃其《蜀道难》、《鸣皋歌》、《梦游天姥吟》诸篇,亦何遽不如子美长歌。读二家诗者,勿随人看场可也。
《唐诗别裁》:叠四句而以第五句为一韵;四句之中,又成二韵,变化已极(「玄猿」四句下)。此一段写送別以後,幽居寂寞之况,恰好引起下段(「望不见兮」句下)。学楚骚而长短疾徐,纵横驰骤,又复变化其体,是为仙才。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晁补之曰:「李白天才俊丽,不可矩矱,然长于诗,而文非其所能也。赋近于文,故白《大鹏赋》辞非不壮,不若其诗盛行于世。至《鸣皋歌》一篇,本末《楚辞》也,而世误以为诗,因为出之,其略曰:」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此谆谆效屈原《卜居》及贾谊《吊屈原》语,而白才自逸荡,故或离而去之云。」《楚辞後语》曰:「白天才绝出,尤长于诗,而赋不能及晋魏,独此篇近《楚辞》,然归来子犹以为白才自逸荡,故或离而去之,亦为知言云。」
《唐宋诗醇》:作骚体便觉屈原、宋玉去人不远,其不规规步趋处,正是其才高气逸为之耳。「望不见兮」一段,写出幽居寂宽之况,兴起下文,脉络相贯。陈绎曾谓:「白诗机风骚,宗汉、魏,善于掉弄,造出奇怪,惊心动目,忽然撇出,妙入无声。」其知言者乎!王世贞以为「歌行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以长语,英雄欺人」,是不知其错落变化自有天然节奏,而轻议之也。
《十八家诗钞评注》:此诗声响,逼似《九辩》。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亦八韵一派,稍有奇致。
《唐宋诗举要》:灵先生曰:「天籁嘈嘈」,谓帝旁谗口也;沧海波涛,猿罴咆骇,状天籁也(「骇胆慄魄」二句下)。以上喻仕途危险,明徵君远去之由(「峰峥嵘」二句下)。以上送行之地(「送君」十二句下)。「望不见兮」以下,写己之离忧。
1. 《李太白全集》卷十收录此诗,题注:“送岑征君入鸣皋山隐。”
2. 清代王琦《李太白年谱》认为此诗作于天宝初年,李白在洛阳期间,与岑勋(即岑夫子)交往密切,或为此人。
3.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指出:“此诗体制仿《楚辞》,辞气慷慨,盖送隐者之作,兼寓己志。”
4. 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评曰:“此诗状山川之险,写世情之乖,感慨深沉,格调高古,骚体运用娴熟,足见太白才力纵横。”
5. 裴斐《李白研究》称:“《鸣皋歌》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李白理想人格的投影,其中‘弃天地而遗身’一句,道尽其精神归宿。”
6. 陈贻焮《唐诗鉴赏辞典》评价:“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7. 松浦友久《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分析:“诗中‘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等句,体现李白惯用的‘动态宇宙观’,自然之力与心灵震荡相互呼应。”
8.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提到:“太白善用比兴,此诗以‘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喻贤者不容于世,语浅意深,耐人寻味。”
9.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二录此诗,列为杂言歌行类,标注“骚体”。
10. 当代学者邓小军《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指出:“此诗反映盛唐士人仕隐矛盾心理,李白虽未真正归隐,然其诗中屡现‘弃世’之语,实为精神上的自我放逐。”
以上为【鸣皋歌送岑征君】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