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春雨充足,谁说春麦长得短?城墙坚固,何惧秋潮汹涌翻卷。白昼漫长,唯有睡眠最为相宜,纱巾半脱,纨扇滑落在地。芳草任其生长,就在门前蔓延;珍禽独自飞下,却无人得见。醒来顿觉身世如梦,久睡枕上还留着印痕。忽然听说城西老友到来,急忙打扫房舍,炊煮麦饭以待客。梁仲通谈论兵法如伏波将军般精神矍铄,清谈仙道又似嵇中散般意境清远。南都的幕僚也修习道术,不惜腹空也要夸耀满脑玄理。将来若问寻仙之事,到了金华山时,应许一同遨游仙境阆苑。
以上为【和子由送将官樑左藏仲通】的翻译。
注释
1. 和子由:指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唱和之作。此诗为苏轼所作,题目表明是与子由共同送别梁仲通。
2. 将官梁左藏仲通:梁仲通,时任将官,“左藏”为其官职或字号,宋代有“左藏库”等财政机构,此处或为尊称。
3. 雨足谁言春麦短:春雨充沛,麦苗虽短亦有望丰收,喻境遇虽艰而希望尚存。
4. 城坚不怕秋涛卷:比喻城防坚固,不惧外患,亦可引申为内心坚定,不为外界动荡所扰。
5. 日长惟有睡相宜:夏日白昼变长,唯有睡眠最合时宜,表现闲适生活状态。
6. 纨扇:细绢制成的扇子,古代文人常用,象征高雅闲逸。
7. 芳草不锄当户长:门前杂草不除,任其生长,暗示隐居生活、不拘小节。
8. 珍禽独下无人见:稀有之鸟独自飞落,无人察觉,喻高洁之士不为人知。
9. 觉来身世都是梦:化用庄周梦蝶典故,表达人生虚幻、世事无常之感。
10. 南都从事:指南都(今河南商丘)的幕僚官员,可能指当时在南都任职的友人。
以上为【和子由送将官樑左藏仲通】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送别从弟苏辙(子由)所作,对象是将官梁仲通(字左藏),内容融写景、叙事、抒情与哲思于一体。全诗前半写闲适隐逸之趣,后半转写故人相会之乐,并借典故赞颂友人之才德与志趣。诗人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出对仕途纷扰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末句寄意神仙世界,既是对友人修道的呼应,也暗含人生如梦、唯求心灵解脱的深层感慨。整体风格冲淡自然,寓哲理于平淡语句之中,体现苏轼晚年诗风趋于圆融的特点。
以上为【和子由送将官樑左藏仲通】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前六句写诗人自身闲居生活的情趣,以“雨足”“城坚”起笔,展现一种安定从容的心理状态。中间“日长惟有睡相宜”至“枕痕犹著面”,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午睡初醒的慵懒情景,充满生活气息,又暗含倦于世务、向往清净之意。“芳草不锄”“珍禽独下”两句,一静一动,营造出幽寂高远的意境,透露出诗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心境。
后八句转入叙事与赞美。闻故人至,则“急扫风轩,炊麦饭”,动作急切而朴素,表现出真挚友情。继而以“伏波论兵”赞其才干,“中散谈仙”誉其风神,借用东汉马援(伏波将军)与三国嵇康(中散大夫)两位历史人物,既贴切又显格调高远。再写“南都从事亦学道”,侧面烘托梁仲通影响之广。结尾以“问羊他日到金华,应许相将游阆苑”作结,借用道教传说中的金华山、阆苑仙境,寄托超凡脱俗的理想,使全诗在现实交往中升华至精神境界的共鸣。
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意象丰富而层次分明。苏轼善以寻常语写深远意,此诗正是典型体现。情感由静谧到欢欣,由现实到幻想,层层推进,余韵悠长。
以上为【和子由送将官樑左藏仲通】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写闲居之乐,而寄慨遥深,非徒叙事而已。”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觉来身世都是梦’一句,括尽人生悲欢,与‘枕痕著面’对照,尤为妙绝。”
3.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伏波论兵’‘中散谈仙’二语,兼才与识、武与文,形容尽致。”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苏诗至此,已脱尽烟火气,纯以意趣胜。‘南都从事’二句,谑而有味,非真学道者不能道。”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晚年诗多寓哲理于日常琐事,此篇‘睡相宜’‘炊麦饭’等语看似平淡,实则包孕人生体悟,耐人咀嚼。”
以上为【和子由送将官樑左藏仲通】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