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当清澈的河水涨满溪岸时,一对白鹭翩然飞下;在浓密的绿槐树高处,传来一声声蝉鸣。酒醒之后,门外已是日上三竿,我静静地躺着,望着溪水南岸那十亩浓荫,悠然自得。
以上为【溪阴堂】的翻译。
注释
1. 溪阴堂:堂名,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苏轼晚年居所之一,“阴”指背阳或树荫浓密之处。
2. 白水:清澈的流水。
3. 双鹭:两只白鹭,常成对出现,象征清雅、闲适。
4. 绿槐:茂盛的槐树,夏季常见,枝叶浓密,宜于遮荫。
5. 一蝉吟:一只蝉在鸣叫,以“一”字突出声音的清寂,反衬环境之幽静。
6. 酒醒门外三竿日:指太阳已升到门前三竿高,形容时间已近中午。古有“日上三竿”之语。
7. 卧看:躺着观看,表现悠闲姿态。
8. 溪南:溪水的南岸。
9. 十亩阴:十亩地大小的树荫,极言荫蔽之广,亦暗喻隐居生活的广阔天地。
10.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宋词豪放派代表,亦善写清新自然的小诗。
以上为【溪阴堂】的注释。
评析
这首《溪阴堂》是苏轼晚年闲居时所作,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图景。全诗通过“白水”“双鹭”“绿槐”“一蝉”等意象,勾勒出夏日清幽的自然环境,后两句转入人事,写酒醒后的闲适状态,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安于林泉的心境。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平淡中见真味”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其历经宦海沉浮后对宁静生活的珍视与向往。
以上为【溪阴堂】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精巧,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首句“白水满时双鹭下”,以动态画面开篇,水满则生机盎然,双鹭飞下,姿态轻盈,富有生趣;次句“绿槐高处一蝉吟”,转为听觉描写,蝉鸣高树,清越而孤寂,反衬出环境的幽静。一动一静,一视一听,构成和谐的画面。后两句由景入情,“酒醒门外三竿日”,点出诗人慵懒闲适的生活节奏,不问世事,任时光流转;“卧看溪南十亩阴”,一个“卧”字尽显身心放松,“十亩阴”既是实写树荫之广,也隐喻心灵的安宁与归宿。全诗语言朴素,意象清新,无雕琢之痕,却蕴含深厚的人生况味,展现了苏轼在贬谪后期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溪阴堂】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评:“东坡小诗,如清风徐来,不假雕饰而意味自长。”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三引评:“写景清绝,寓闲适之情于不言中,东坡晚岁诗多此类。”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此诗:“二十字中,有画意,有诗意,有人生境界。”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直接收录此诗,但论及苏轼晚年诗风时指出:“愈趋平淡自然,而实含沉郁,外似闲适,内蕴感慨。”可与此诗参读。
以上为【溪阴堂】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