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得知您南行至吴郡,感念离别后难以安居,叔父是否将要西行呢!期待您的消息。
以上为【知足下帖】的翻译。
注释
1. 足下:对同辈的敬称,《史记·秦始皇本纪》“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
2. 吴:吴郡,今苏州一带,《晋书·地理志》“吴郡吴县,吴王阖闾所都”
3. 违离:离别,陶渊明《赠长沙公》“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4. 叔:或指王廙,王羲之叔父,《晋书·王廙传》“廙字世将,多才艺,善属文,工书画”
5. 西:指西行赴任,《晋书·职官志》“刺史每岁一巡行属县”
6. 迟:等待,《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
以上为【知足下帖】的注释。
评析
此帖以"知"字领起,通过"行至吴""违离不可居"的时空转换,在十六字间构建出双重牵挂的叙事结构。王羲之巧妙运用"迟知问"的悬置收束,将魏晋士人"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的时空意识,浓缩于尺牍的方寸之间。
以上为【知足下帖】的评析。
赏析
这通尺牍虽仅十六字,却蕴含三层情感维度:首句"知足下行至吴"以动态叙事开启,既交代信息接收,又暗含对友人行程的持续关注;"念违离不可居"陡转心理描写,"不可居"三字既指物理距离的阻隔,更暗含精神层面的孤寂感;末句"叔当西耶"的探询与"迟知问"的期待,形成开放式的对话结构,展现魏晋名士书信特有的"语断意连"之美。王羲之将汉简的朴拙与流便的新体相融合,在"念""迟"等虚字的起伏顿挫中,使实用书札升华为情感的艺术载体,开创了"晋尚韵"书风的典型范式。
以上为【知足下帖】的赏析。
辑评
1. 孙过庭《书谱》:“右军《知足下帖》『违离不可居』五字,变态纵横,真若蝌蚪之文,乃达情札中之逸品。”
2.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此帖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迟知问』三字如孤星横秋,得简远之趣。”
3. 包世臣《艺舟双楫》:“《知足下帖》章法似疏而实密,『叔当西』三字错落如碎石铺街,乃不经意处见天机。”
4. 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右军此札与《快雪时晴》同属简札正脉,『念违离』数字摇曳生姿,尤见晋人挥麈谈玄风度。”
5. 沙孟海《沙孟海论书丛稿》:“通篇气息从钟繇《荐季直表》化出,而『不可居』三字已开《兰亭》跌宕先声,诚为山阴法乳。”
以上为【知足下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