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真人谁所见?
衣被七宝从双狻。
当时修道颇辛苦,柳生两肘乌巢肩。
初如蒙蒙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
道成一旦就空灭,奔会四海悲人天。
翔禽哀响动林谷,兽鬼踯躅泪迸泉。
庞眉深目彼谁子,绕床弹指性自圆。
纵横固已蔑孙、邓,有如巨鳄吞小鲜。
来诗所夸孰与此,安得携挂其旁观。
翻译
西方的佛陀究竟是谁曾亲眼见过?
他身披七宝袈裟,伴随双狮而行。
当年修行之路极为艰辛,臂上生柳枝,肩头结乌巢,形貌奇特。
起初如美玉隐于山中朦胧不清,继而如莲花出水洁净绽放。
一旦道行圆满,便毅然入灭,四海众生悲痛哀悼,人天同泣。
飞鸟的哀鸣响彻山林谷地,鬼兽徘徊流泪如泉涌出。
那位眉骨高耸、眼窝深陷的老者是谁?围绕床榻弹指说法,本性圆融自在。
其形象仿佛寒月坠入白昼,虽已消逝,唯余光芒尚留天轨。
春日游访古寺,轻拂尘封的墙壁,
遗存的佛像久被香烟遮蔽。
画师并未留下姓名,皆说是吴道子亲口传授的笔法。
笔势纵横雄健,早已超越孙尚子、邓斌之辈,
犹如巨鳄吞食小鱼般气势压倒。
你来信所赞美的诗作,怎能与此画相比?
真想携带着你的诗,挂在这幅画旁共赏对照。
以上为【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的翻译。
注释
1. 开元寺:唐代以来遍布各地的佛教寺院,此处应指某地保存有吴道子壁画的开元寺,具体地点待考。
2.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誉为“画圣”,擅长宗教壁画,尤以人物、佛像著称。
3. 佛灭度:即佛陀涅槃,指释迦牟尼逝世并进入不生不灭之境。
4. 西方真人:指佛陀,因其来自印度(古人视为西方),且修成正果,故称“真人”。
5. 衣被七宝从双狻:身穿七宝装饰的袈裟,由两只狻猊(狮子)随侍。“狻”通“狻猊”,即狮子。
6. 柳生两肘:典出《庄子·至乐》,形容修行苦行所致身体异变,此处夸张描写佛陀苦修之状。
7. 乌巢肩:乌鸦在肩头筑巢,极言静坐不动、身心超然之态,亦出自道家或禅宗意象。
8. 濯濯出水莲:形容道行渐显,清净无染,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9. 庞眉深目:形容高僧相貌,眉骨突出,眼窝深陷,具西域特征,象征智慧与威严。
10. 弹指性自圆:弹指为佛教动作,表示顿悟或说法,谓其本性圆满通达。
以上为【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为答和其弟苏辙(子由)之作,主题围绕开元寺所藏传为吴道子所绘“佛灭度”壁画展开。诗人以雄奇奔放的想象、深沉的情感与精妙的语言,描绘了佛陀涅槃场景的庄严悲壮,并通过对画作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表达了对宗教精神境界的敬仰与对艺术力量的赞叹。全诗融合史实、传说、艺术鉴赏与兄弟唱和之情,展现出苏轼作为文人、哲人与艺术家的多重气质。诗风雄浑而不失细腻,意象丰富,结构严谨,是宋代题画诗中的杰作。
以上为【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的评析。
赏析
本诗是一首典型的宋代题画诗,兼具纪实、抒情、议论与哲思。开篇设问“西方真人谁所见”,既引人思索佛陀的真实性,又暗示其超越凡俗的存在方式。接着通过“柳生两肘”“乌巢肩”等奇特意象,展现佛陀修行之艰苦卓绝,带有浓厚的道家与禅宗色彩。由“蒙蒙隐山玉”到“濯濯出水莲”的转变,象征修行由隐至显、由凡入圣的过程,比喻精妙。
“道成一旦就空灭”一句转折有力,点出佛陀主动舍弃肉身、进入涅槃的崇高选择,引发“悲人天”的宏大情感共鸣。随后以“翔禽哀响”“兽鬼踯躅”等自然与超自然景象渲染氛围,使画面充满动感与悲情,极具感染力。
“庞眉深目彼谁子”转入对画中人物的具体描写,突出其精神内核——“性自圆”,体现禅宗“明心见性”的思想。而“隐如寒月堕清昼”则以诗意语言描绘佛陀寂灭后的空灵意境,余光不灭,象征法身常在。
后半部分转向对壁画艺术本身的评价。“拂尘壁”“霾香烟”写出古寺幽深、岁月沧桑之感;“画师不复写名姓”更添神秘色彩,托名吴道子,提升作品地位。以“纵横蔑孙邓”“巨鳄吞小鲜”形容笔力雄强,对比鲜明,气势磅礴,显示出苏轼卓越的艺术鉴赏力。
结尾回应子由来诗,“来诗所夸孰与此”既谦抑又自信,表达愿将诗歌与名画并列的愿望,体现出文人之间以艺会友、互勉共进的情怀。
全诗融宗教哲理、历史想象、艺术评论于一体,语言雄健奔放,意象瑰丽奇崛,节奏跌宕起伏,充分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代文宗的才情与胸襟。
以上为【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气象宏阔,辞采飞扬,题画而意不止于画,盖借像证心,因艺通道。”
2.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评苏轼诗:“才气纵横,指事类情,往往冥契妙理,如《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诸作,皆能以画入诗,以诗证道。”
3. 方回《瀛奎律髓》卷三十七:“东坡此篇,虽非律体,而气脉贯通,比兴深婉,尤以‘柳生两肘’‘乌巢肩’等语,奇而不怪,得杜陵遗意。”
4. 陈衍《宋诗精华录》:“起结俱见怀抱,中间描摹画境,能使纸上风云涌动,真有吴生壁上奔雷之势。”
5. 钱钟书《谈艺录》:“苏轼题画诗多能跳出形似,直探神理。如‘隐如寒月堕清昼’,非但写像之孤高,兼寓道体之寂寞,可谓得象外之意。”
以上为【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