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听说您辞去官职的心意,我伫立汉水之滨心怀怅惘。
试问长久以来的孤寂索寞,可比得上昔日听理讼事之时?
天空清明江月皎洁,内心宁静唯有海鸥能知。
您应会念及我这般如贾谊般被贬的迁客,空余凭吊屈原的悲情。
以上为【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一】的翻译。
注释
辅录事:汉阳县佐吏录事参军,掌管文书
汉川湄:汉水之滨,时李白流寓江夏(今武汉)
疏索:疏离孤寂,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断云悬滞影,疏索恋朋从”
海鸥知:《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与鸥鸟相狎,喻忘机之趣
投沙客:贾谊被贬长沙,此处李白自况
吊屈悲:贾谊《吊屈原赋》“敬吊先生”,李白曾作《拟恨赋》续其遗响
以上为【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一】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素淡之语寄寓深沉感慨。首联以“闻君罢官”与“我抱汉川”平行对举,奠定同病相怜的情感基调;颔联通过“久疏索”与“听讼时”的今昔对比,暗含对仕隐矛盾的深刻体认;颈联“天清江月白”之景与“心静海鸥知”之情交融,化用《列子》海鸥典故,展现超然物外的精神向往;尾联连用贾谊投沙、屈原沉江二典,将个人遭际接入历史长河,形成跨越时空的悲情共鸣。
以上为【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一】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律的艺术魅力在于三重意境的递进:现实层面,“罢官”“听讼”勾勒出友人宦海浮沉的具体情境;自然层面,“江月”“海鸥”构建起澄明宁静的审美空间;历史层面,“投沙”“吊屈”引入厚重的文化记忆。李白巧妙将自身“赐金放还”的遭遇与友人罢官、贾谊贬谪、屈原放逐多重意象叠合,在八旬四十字中完成从个人抒情到历史咏叹的升华。尾联“空馀”二字尤见功力,既道尽千古失意文人的共同悲慨,又在“吊屈”行为中赋予这种悲慨以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
以上为【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一】的赏析。
辑评
明·朱谏《李诗选注》:“白与辅录事俱怀才不遇,故借投沙、吊屈以抒其愤。‘心静海鸥知’五字,尤见谪仙超悟处。”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此诗当作于至德间流夜郎途中,‘天清江月白’正是楚江秋夜景况,结联自伤更兼伤人,悲慨深矣。”
近代·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观‘应念投沙客’句,知此诗与《赠王判官》诸作同期,皆寄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叹。”
以上为【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一】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