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
以上为如梦令的翻译。
注释
常记:常常记起。
沉醉:深入,程度深,醉到一定的程度但又有酣乐。
兴尽:尽,达到一定的程度,使自己的兴致得到极大的满足。兴:兴致。
藕花:荷花。《薛昭蕴·浣溪沙》:「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争渡:这里指抢着争着奋力划船渡过。有注「怎渡」者,不宜从。
鸥鹭:鸥,鸟类的一科,羽毛多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鱼、螺等。鹭,鸟类的一科,翼大尾短,嘴直而尖,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亦称「鹭鸶」)、「苍鹭」、「绿鹭」等。鸥鹭,泛指水鸟。
以上为如梦令的注释。
评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如梦令》以李易安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以上为如梦令的评析。
赏析
全词共六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一、二两句写溪亭喝酒。「常记溪亭日暮」,在野外溪边的亭子里喝酒,喝得时间太长了,喝得也稍多了,太阳西沉,天快了晚了,这种荒唐的事至今还记得。开头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沉醉不知归路」,因为酒喝多了,人晕晕乎乎的,好像感到醉了。沉醉,是醉到一定的程度,但又有酣乐之意。这时,连回家的路已经记不太清楚了。酒喝到如此的程度让人担心哪!「沉醉」二字透露出了女词人心底的欢快。 「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第二层,三、四两句写误入藕花丛中。酒是喝得是尽兴,天却晚了,不能不回家呀,「兴尽晚回舟」,来时诗人是划着小船来的,回去也要小船划回去呀。我们好像看到诗人踉踉跄跄从亭子上走下来,解开拴船的绳索,撑开小船向前去。划呀,划呀,可是,酒喝多了,头脑似乎不太清醒,船到底划向哪里,诗人也许不太明白。由于酒后发力,用力过猛,小船儿一头撞进了藕花丛中,「误入藕花深处」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毫无雕凿痕迹,却将一叶扁舟摇荡于盛放的荷花丛中。「误入」这里把诗人酒眼朦胧醉的憨态全部写出来,要在平时船划入藕花深处,要出多大的劲呀,今天不知不觉地撞进来了,这里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待。又照应开头的「常记」(长久记忆),因为这首词遥追忆。
第三层,五、六两句写乘着酒兴奋力争渡。「争渡,争渡」,这里是指作者奋力划船的意思,而且巧妙地利用了《如梦令》词中第五句必须为叠句的规定,重复说「争渡,争渡」,表示奋力,再奋力。要把船驶出误入的藕花宕,诗人不得不使劲力气划船了,这里诗人动作很重,声音很响,也许是酒力的助升。诗人乘着酒兴,拚命地划着,而滩上的鸥鹭,它们本来开始晚休了。这些鸟儿一向以为这里平安无事,现在如此的动作,鸟儿们可吓坏了,它们惊恐地扑腾腾地四处乱飞。「惊起一滩鸥鹭」。是谁打扰了它们,是易安,是喝醉了酒的女诗人易安,它们哪里知道呢?
这首词在艺术上,完全用了一种白描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表现了易安早期词引出新思,取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如梦令的赏析。
辑评
以上为如梦令的辑评。
拼音版
rú mèng lìng。
如梦令。
lǐ qīng zhào。
李清照。
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
常记溪亭日暮,
chén zuì bù zhī guī lù。
沉醉不知归路。
xìng jìn wǎn huí zhōu,
兴尽晚回舟,
wù rù ǒu huā shēn chù。
误入藕花深处。
zhēng dù,
争渡,
zhēng dù,
争渡,
jīng qǐ yī tān ōu lù。
惊起一滩鸥鹭。
以上为如梦令的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