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这简陋的园林,就姑且当作是昔日的洛阳川吧,园中的青楼红塔,全凭想象借取那远方的风物云烟。
这里虽然没有金谷园中那般能歌善笑的美人,却也有如铜驼陌上那般懂得休眠的垂柳。
春光依旧如往昔,饮酒还是像从前,那么,就算大雪垂肩,我倚杖赏雪又有什么妨碍呢?
当年五陵的那些少年侠客,如今还有谁健在呢?而我,却仿佛亲身经历了光武中兴一般的太平盛世。
以上为【鹧鸪天 ·草草园林作洛川】的翻译。
注释
洛川:即洛水,代指北宋西京洛阳,是繁华富庶的象征。
碧宫红塔:泛指园林中的建筑。借风烟:意谓凭借想象,将眼前之景看作故都风物。
金谷: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奢华别墅。
花能笑:指代金谷园中能歌善舞的美人。
铜驼:铜驼陌,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街道,以置有铜铸的骆驼而得名。“铜驼荆棘”后世常用来形容亡国后的残破景象。柳解眠:形容柳条低垂静卧之态。
倚杖雪垂肩:用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的典故,暗喻自己坚守志节,不畏环境严酷。
五陵侠少:五陵是汉代五位皇帝的陵墓,为豪侠少年聚集之地。此处指代北宋末年在汴京一同纵游的贵族子弟或友人。
建武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是汉朝中兴的标志。此处词人用以寄托对南宋中兴的渴望,但“似”字又透露出这终究只是幻影。
以上为【鹧鸪天 ·草草园林作洛川】的注释。
评析
此词是朱敦儒南渡之后的作品,通过对比今昔,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感。词人将眼前简陋的园林想象成故都洛阳的名胜,以虚写实,在自我宽慰中流露出无法排遣的哀伤。下片词意转折,看似写闲适超脱,实则暗含悲凉。“似我亲逢建武年”一句是词眼,表面是欣逢盛世,实则是以反语写悲愤,暗讽南宋朝廷苟安,自己中兴之望的破灭。全词在平静的笔调下,蕴含着巨大的亡国之痛和人生幻灭感。
以上为【鹧鸪天 ·草草园林作洛川】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含蓄深沉、对比强烈的表现手法。上片通过“草草”与“洛川”、“虽无”与“也有”的对比,在自嘲自解中,将今之落魄与昔之繁华勾连起来,字面是安于现状,内里却是刻骨的怀旧。下片“春似旧,酒依前”承上启下,貌似一切未变,但“五陵侠少今谁健”一句,道出了人物俱非的残酷现实。结尾两句尤为沉痛,“倚杖雪垂肩”化用典故,塑造了一个在严酷环境中孤傲坚忍的隐士形象;而“似我亲逢建武年”则将全词的悲愤推向高潮,词人越是说仿佛身处盛世,就越发凸显出对当下时局的失望与讽刺。朱敦儒以其“希真体”特有的清旷疏朗之笔,写尽了国破家亡后一代文人的复杂心绪。
以上为【鹧鸪天 ·草草园林作洛川】的赏析。
辑评
宋·黄昇《花庵词选》:“希真词品高洁,清远疏宕,迥出尘表。读其《鹧鸪天》诸阕,如‘五陵侠少今谁健,似我亲逢建武年’,黍离麦秀之悲,隐然言外。”
清·张德瀛《词徵》:“朱希真《鹧鸪天》云:‘草草园林…’,其故国之思,中兴之望,可谓深切著明。末句以建武为言,忠爱之忧,溢于楮墨。”
近代·薛砺若《宋词通论》:“希真南渡后,饱经世变,词风由清狂转为苍凉。《鹧鸪天》诸作,寓悲慨于冲淡,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者,此类是也。”
以上为【鹧鸪天 ·草草园林作洛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