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悠闲行走安然静坐。
不必与人争辩你我。
百年光阴弹指即逝。
最终成就了什么功业果报?
昨日还在羯鼓声中催开百花,今朝却见疏柳枝头乌鸦啼叫。
王谢堂前的燕子,不知又飞入了谁家。
以上为【清平乐 · 廿一史弹词第五段说南北朝开场词】的翻译。
注释
1. 廿一史弹词:杨慎所作长篇弹词,以通俗文体演绎正史
2. 羯鼓催花:典出《唐摭言》,唐玄宗击羯鼓催发柳杏
3. 疏柳啼鸦:化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寒鸦栖复惊”
4. 王谢堂前燕子:语出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
5. 功果:佛教语,指修行功德与果报
以上为【清平乐 · 廿一史弹词第五段说南北朝开场词】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历史虚无主义视角观照南北朝兴衰,通过“闲行闲坐”的超然姿态与“羯鼓催花”“疏柳啼鸦”的盛衰意象对比,构建出时空流转的苍茫感。上片以佛家“弹指”概念消解功业执念,下片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诗意,在燕子易主的细节中寄托朝代更替的永恒命题,体现杨慎作为史学家的通透洞察。
以上为【清平乐 · 廿一史弹词第五段说南北朝开场词】的评析。
赏析
这首《清平乐》在艺术上实现三重超越:起笔“闲行闲坐”的散淡姿态,以道家无为化解历史纷争;“百岁光阴”与“弹指过”的时间悖论,在绝对尺度上消解世俗价值。下片“昨日”“今朝”的急促转换,将南北朝三百年压缩为旦夕之间的梦幻,而“羯鼓催花”的盛唐意象与“疏柳啼鸦”的晚唐意境并置,巧妙完成历史周期的象征。结句“不知飞入谁家”的开放式诘问,既保留刘禹锡原诗的家国兴叹,更注入佛家“无住”的哲学观照——当燕子成为历史见证者,其“不知”的状态恰恰揭示出世事无常的本质。全词在《弹词》的通俗形式中承载深湛史识,堪称“以词论史”的典范。
以上为【清平乐 · 廿一史弹词第五段说南北朝开场词】的赏析。
辑评
1. 王夫之《明诗评选》:“升庵以词说史,‘羯鼓催花’与‘疏柳啼鸦’参差对映,较辛稼轩‘舞榭歌台’更得盛衰倏忽之神理。”
2.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十字,包括六朝兴废,较‘山围故国周遭在’等句,尤觉凄婉。”
3. 李调元《雨村词话》:“升庵谪戍滇南,终老瘴乡,故其词‘百岁光阴弹指过’云云,字字皆带商音,然怨而不怒,得风人之旨。”
4. 吴梅《词学通论》:“此词妙在将刘宾客诗境化为词境,而‘不必争人我’五字,尤见史学通人眼界,非寻常词客可到。”
以上为【清平乐 · 廿一史弹词第五段说南北朝开场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