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此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使人感到情懒意慵,神倦魂销。
暮春景致处处皆能生愁懒於梳妆打扮,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
版本二:
蝴蝶慵懒,黄莺倦啼,春天已过了一半。
落花被狂风吹散,小院中满是凋零的残红。
午后醉意未消,红日西沉,黄昏时分,帘幕低垂无人卷起。
云鬓蓬松,眉色淡浅,满面愁容。
忧愁总是牵惹情绪,想要倾诉却不知向谁诉说、如何排遣。
我不相信这份深情竟难以维系牵连,
毕竟杨花尚且还有东风可以照管。
以上为【蝶恋花 · 蝶懒莺慵春过半】的翻译。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後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明杨升菴《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句》谓「《蝶恋花》则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清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二》袭升菴论,谓:「梁简文帝乐府有『翻阶蛱蝶恋花情』故名。」按,升菴误记作者,句出梁简文帝《东飞伯劳歌二首(其一)》:「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今人李琏生《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从词调史驳前人论,谓「《蝶恋花》虽与梁简文帝诗有关,或出于明人附会,绝非六朝时所制曲。此调本唐教坊曲,源于盛唐,属新燕乐曲。」《蝶恋花》之名采于前人诗句,原以《鹊踏枝》之名列于唐教坊曲,张梦机《词律探源》谓「自北宋晏同叔词,始改调名为《蝶恋花》,词家遂不复知有《鹊踏枝》之本意矣。」按,易《鹊踏枝》为「蝶恋花」之作实始于南唐李後主《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王易《词曲史》:「此首乃由七言八句变为仄韵,双叠。第二、六句各增二字,破为四五句。」《钦定词谱》列《蝶恋花》三体;清万红友《词律》列《蝶恋花》为平仄互叶体;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列《蝶恋花》为仄韵格,注:「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四仄韵。」以南唐冯正中《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同叔词)为正体。《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赵德鳞词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冯正中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德鳞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才仲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涧泉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方回词名《凤栖梧》,李方舟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文伯词名《转调蝶恋花》。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东坡外集》俱未收,唯见《苏长公二妙集》本、毛子晋汲古阁本《东坡词》。毛本题作「离别」,龙本无题。刘尚荣按:「曹树铭云:『按此词意境,不类东坡词。今移列误入词。』」
鬅(péng)松:龙榆生笺:「《广韵》:『鬅松,髮乱貌。』」
1. 蝶恋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2. 懒:倦怠,无精打采。
3. 慵:困倦,懒动。
4. 春过半:指春已至暮,即春分之后,接近春尽。
5. 残红:凋谢的花瓣。
6. 午醉未醒:午间饮酒后尚未完全清醒,暗喻心绪迷离。
7. 帘幕无人卷:指无人整理庭院,亦暗示主人公孤寂懒动。
8. 鬅(péng)松:头发散乱的样子。
9. 眉黛浅:古代女子画眉用青黑色颜料(黛),此处言眉色淡,形容无心梳妆。
10. 愁媒:引发愁情的事物或缘由。
11. 消遣:排解、慰藉。
12. 未信:不相信,表示怀疑或不甘。
13. 系绊:牵挂、维系情感。
14. 杨花犹有东风管:杨花随风飘舞,受东风吹拂照管,比喻无情之物尚有人(风)顾念,反衬人之孤独无依。
以上为【蝶恋花 · 蝶懒莺慵春过半】的注释。
评析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是北宋诗人苏东坡的一首词。上阕由景及人,描摹出一幅的少女闺怨图,下阕直入,展开对人物外表与内心的描写。全词以種種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表达对妻子的怀念。
此词以暮春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态刻画,抒发了深闺女子的孤寂与愁绪。上片写景,以“蝶懒”“莺慵”“花落”“残红”等意象渲染出春光将尽的萧瑟氛围;下片转入抒情,写女子因相思而慵整仪容,愁绪难遣,末句以“杨花犹有东风管”作比,反衬自身无人怜惜之悲,情感含蓄深婉,意境悠长。全词语言清丽,情景交融,体现了苏轼婉约词风的一面。
以上为【蝶恋花 · 蝶懒莺慵春过半】的评析。
赏析
本词虽署名苏轼,但其风格更近于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婉约闺怨词,情感细腻,意象柔美。上片以“蝶懒莺慵”开篇,拟人化地写出春意阑珊之态,“花落狂风”进一步强化了春逝的不可挽留。小院“残红满”三字,既写实景,又暗喻青春凋零、美好难驻。
“午醉未醒红日晚”一句,将时间推移与人物状态结合,醉眼朦胧中见夕阳西下,透露出百无聊赖的心境。黄昏“帘幕无人卷”,既是外景的冷清,更是内心孤寂的写照。
下片转入人物描写,“云鬓鬅松眉黛浅”描绘女子不修边幅之状,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如今无人可悦,故懒于梳妆。愁绪积聚,欲诉无门,“总是愁媒”道出愁情无处不在,“欲诉谁消遣”则点出孤独之深。
结尾两句尤为动人:“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表面看是自我宽慰,实则以反语出之——连轻如杨花者尚有东风照拂,而我深情一片,竟无人回应,岂非更显凄凉?此句以自然之物反衬人事之悲,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以上为【蝶恋花 · 蝶懒莺慵春过半】的赏析。
辑评
当代诗人、文学家、文论家、著名教授沈祖棻:《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则神似大晏、欧阳。
1. 《历代诗余》引《词林纪事》:“此词情致缠绵,婉而不露,东坡集中所罕见也。”
2.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杨花犹有东风管’,语似宽然实紧,愈见其哀。”
3.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论“有我之境”时所举“泪眼问花花不语”一类,与此词情境相近,可资参照。
4.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未收录此词,疑其或为托名之作,然其艺术价值仍不容忽视。
5. 《全宋词》据《花草粹编》等收录此词,题为苏轼作,然部分学者疑其真伪,认为风格偏于南唐冯延巳一路,或为后人伪托。
以上为【蝶恋花 · 蝶懒莺慵春过半】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