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轻盈的花瓣,柔弱的枝茎,幽然绽放着菊花;那形态宛如穿着青色裙裾、梳着双髻的少女。
即使已有美好的名字可与黄菊相配,大概也是因为秋霜之后再无其他花朵可赏的缘故。
以上为【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 其四 · 赵昌四季:寒菊】的翻译。
注释
1. 跋:文体之一,多用于书画题记,写于作品之后,用以评论或记感。
2. 王进叔:宋代收藏家,生平不详。
3. 赵昌:北宋著名花鸟画家,善写生,尤工折枝花卉。
4. 四季:指四时花卉,此处为一组描绘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的画作。
5. 寒菊:即秋后开放的菊花,耐寒而开,象征坚贞。
6. 轻肌弱骨:形容菊花花瓣纤薄、枝茎细弱,亦暗喻女子体态轻盈。
7. 散幽葩:幽然开放的花朵。散,开放;幽葩,幽静之花。
8. 青裙两髻丫:古代少女服饰发式,青裙指青色下裳,两髻丫指将头发分成两股挽成丫形髻。
9. 佳名配黄菊:黄菊为菊中最尊贵者,常被视为正统,“配黄菊”意谓寒菊也堪与之并列。
10. 应缘霜后苦无花:大概是因为经霜之后其他花都已凋谢,才显出它的珍贵。应缘,正因为;苦无花,极言无花可赏。
以上为【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 其四 · 赵昌四季:寒菊】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题跋王进叔所藏画作《赵昌四季》中“寒菊”一幅的题画诗。诗人以拟人手法描绘寒菊之形神,将其比作清秀少女,既写出其娇弱之美,又暗含孤高清冷之意。后两句由外貌转入品格,指出寒菊之所以得名,并非仅因其姿容,更因它在百花凋零后的独放风骨。全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借物抒怀,在赞菊中寄寓了对高洁人格的推崇。
以上为【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 其四 · 赵昌四季:寒菊】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短,却层次分明,意境丰富。首句“轻肌弱骨散幽葩”从视觉和质感入手,以“轻肌”“弱骨”状菊花之柔美,赋予其生命感与女性气质。“散幽葩”三字点出其清幽自放之态,不争不抢,悄然绽放。次句“真是青裙两髻丫”进一步拟人化,将寒菊比作素朴清秀的少女,形象生动,令人联想其纯洁与恬淡。
后两句转为议论:“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表面上似说寒菊得名是因时令寂寞、别无他花,实则反衬其独秀群芳的可贵。黄菊为菊中正色,历来备受推崇,而此寒菊虽非正统,却因凌霜不凋而获同等美誉。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节操之士的礼赞——即便出身平凡,只要能在逆境中坚守,便足以赢得尊重。
整首诗融合了写景、拟人与哲理,语言清新而不失深意,体现了苏轼题画诗“以画入诗,以诗补画”的艺术特色,也展现了其一贯崇尚自然、重气节的精神追求。
以上为【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 其四 · 赵昌四季:寒菊】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引清人纪昀评:“语浅意深,写菊如画,末二语含蓄有味。”
2. 《宋诗精华录》(陈衍选评):“东坡题画诗,往往于形神之外,别寓感慨。此首写寒菊之姿,而归于时无俦匹,岂独咏物哉!”
3. 《历代题画诗类编》:“以‘青裙两髻’拟寒菊,新奇而贴切,非东坡不能道。”
4. 《唐宋诗醇》评苏轼此组诗:“笔墨游戏,皆成文章,况乎触目兴怀,写生传神者乎?此等诗读之如见其画。”
以上为【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 其四 · 赵昌四季:寒菊】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