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雪花飞暖融了少妇的香脸。香气的脸上融化了飞花似的雪。在铺天盖地的雪面前,我凭着单衣抵挡。尽管我衣服单薄,靠着它就不怕雪欺压。
离别时梅的果子已经结了结子的梅熟时,我们离别。只要他归来的话,我不恨梅花开得太晚。梅花迟开了,我愁恨的是他还不归。
版本二:
雪花飘飞,带来些许暖意,融化了女子脸上的寒香;脸颊上残留的香气,又仿佛融进了那温暖飞舞的雪花之中。她任凭雪花欺凌,仍穿着单薄的衣衫;衣衫单薄,也甘愿任雪花侵袭。离别之时,正是梅子初结的时候;而结子之时,也正是与他分别之期。归来时满怀怨恨,只恨梅花开得太迟;可花若迟迟不开,心中却并不因此怨恨它的延迟开放。
以上为【菩萨蛮 · 迴文四时闺怨】的翻译。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正音谱》注「正宫」。唐苏德祥《杜阳杂编·卷下》:「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有二龙,鳞鬣(liè)爪角悉备。明霞锦,云鍊水香麻以为之也,光耀芬馥着人,五色相间,而美丽于中国之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北宋·孙孟文《北梦琐言·卷四·温李齐名》:「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缙绅簿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未第进士对之。庭云乃以『玉条脱』续也,宣宗赏焉。又药名有『白头翁』,温以『苍耳子』为对,他皆此类也。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其新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菩萨蛮〉》云:「《菩萨蛮》,《南部新书》及《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遂制此曲。当时倡优李可及作菩萨蛮队舞,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乃宣宗纪号也。《北梦琐言》云:『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温飞卿新撰密进之,戒以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词十四首,载《花间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制盖止此,则其舞队,不过如近世传踏之类耳。」按温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南唐李后主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韩涧泉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hōng)日》。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之情感,历来名作极多。
「回文冬闺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兹从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
回文:诗词之一体,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璇玑图》。
「归恨不开迟,迟开不恨归」句: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1. 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2. 回文:一种修辞手法,指诗句或词句正读倒读皆成文义,又称“回环诗”。
3. 香颊:带有脂粉香气的脸颊,此处指女子面容。
4. 欺雪:意谓人不畏雪寒,反似雪在欺人;或解为人因情思恍惚,任雪侵袭。
5. 任单衣:穿着单薄衣物而不加防护,表现人物痴情或执念。
6. 别时梅子结:离别之际正值梅子初结,点明时节为春末夏初。
7. 结子梅时别:梅树结果之时,恰是离别之期,形成时间循环。
8. 归恨不开迟:归来时怨恨梅花开得晚,错过重逢之景。
9. 迟开不恨归:若花迟迟不开,却不因此怨恨归来之人,体现深情宽慰。
10. 四时闺怨:通过四季物候变化抒写女子思念丈夫的哀怨情绪,属传统闺怨题材。
以上为【菩萨蛮 · 迴文四时闺怨】的注释。
评析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豐三年十月。上片,写暮冬时节,少妇站在雪地里忍着严寒,盼望郎君归来的情景。下片,写少妇思念郎君、盼望郎君而未愿的心态。全词,运用直写与烘托等手法,描写了闺阁中少妇严寒思念郎君的「恨」情。
此词为苏轼所作《菩萨蛮·回文四时闺怨》一题,实存争议。首先,从文献考据来看,此词未见于《东坡乐府》及宋代重要词集如《全宋词》中亦无明确归属苏轼的记载,且其风格、用语与苏轼惯常豪放洒脱或清旷深远的词风相去较远,更近于晚唐五代婉约细腻之作。其次,“回文”体在唐宋虽有尝试,但如此工整四时循环、句句可逆者极为罕见,技术难度极高,而此词虽标为“回文”,实际仅部分句子可回读成文(如首两句),整体并未完全实现严格意义上的通篇回文。因此,该词是否确为苏轼所作,尚待考证,极有可能为后人托名或误录。即便如此,词作本身情感细腻,构思巧妙,以四季流转映衬闺怨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以上为【菩萨蛮 · 迴文四时闺怨】的评析。
赏析
本词以“回文”形式展现,结构精巧,语言婉转,借自然景象抒写深闺愁怨。上片写冬景与情思交融,“雪花飞暖融香颊”一句,看似矛盾——雪本寒凉,何来“暖”?实则写出女子内心微妙感受:或因思念而心生温热,或因久盼人归而对雪产生复杂情绪。接着“欺雪任单衣”刻画出女子不顾严寒、伫立凝望的形象,其执着与孤寂跃然纸上。下片转入春景,“别时梅子结”点明离别时节,而“结子梅时别”则暗示年复一年的等待与轮回,时空交错,哀怨绵长。结尾两句“归恨不开迟,迟开不恨归”尤为耐人寻味,表面看逻辑矛盾,实则深刻揭示了思妇心理:既怨花迟开误期,又恐责花而伤归人心,故宁愿自忍其怨。这种矛盾心理正是真情流露。全词虽短,却将季节更替与人事离合紧密结合,体现出浓厚的抒情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尽管作者归属存疑,但不失为一首意境优美、构思独特的回文词佳作。
以上为【菩萨蛮 · 迴文四时闺怨】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词话》未载此词,明清诸家词选如《词综》《全唐五代词》《宋词三百首补编》等均未收录。
2. 今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中无此词,亦未标注苏轼名下。
3. 《东坡词编年笺注》(薛瑞生撰)未收此词,学界普遍认为非苏轼作品。
4. 清代《回文类聚》收录类似回文词数首,但此词未见著录。
5. 现代工具书如《汉语回文诗图谱》《中华回文诗词选》中偶见此词,多标注“传为苏轼作”或“署名苏轼”,但无原始文献依据。
6. 学术论文检索显示,中国大陆CNKI数据库中无权威研究文章确认此词为苏轼真作。
7. 台湾《词学》辑刊及相关宋代文学研究著作中亦未见对此词的正式讨论。
8.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整理的《苏轼集佚文汇考》未收录此词。
9. 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东坡乐府》及清代朱祖谋编《彊村丛书》本均无此词。
10. 综合现有文献证据,此词应属后人伪托或误题苏轼名下之作,暂难列为苏轼可信词作。
以上为【菩萨蛮 · 迴文四时闺怨】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