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悬崖垂下如匹练般的瀑布,千丝万缕倾泻而下;雷声轰鸣,仿佛双龙腾起,唤醒万物,带来春意。这水是天下第一的谷帘泉,这茶是顶级的龙团贡茶,二者皆为绝品,与我这位品鉴之人共同成就了“三绝”的美名。
以上为【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嘆味不已,次韵奉和】的翻译。
注释
1. 元翰少卿:姓元,字翰,宋代官员,“少卿”为官职名,具体生平不详。
2. 宠惠:敬辞,指对方厚爱赐予。
3. 谷帘水:即谷帘泉,在今江西庐山康王谷,陆羽《茶经》评为“天下第一泉”。
4. 一器:指盛水的容器。
5. 龙团:宋代著名的贡茶,形如圆饼,印有龙纹,故称“龙团”,产于福建建安(今建瓯),极为名贵。
6. 仍以新诗为贶(kuàng):还赠送了新写的诗作。“贶”意为赐予、赠与。
7. 嘆味不已:赞叹欣赏不止。
8.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顺序和用韵来唱和作诗。
9. 岩垂匹练千丝落:形容瀑布如整幅白绢从岩壁垂下,细流如千丝飘落。“匹练”喻洁白宽阔的丝绸。
10. 雷起双龙万物春:既可理解为雷声如双龙腾飞,象征春回大地;亦暗喻“龙团茶”与“谷帘水”如双龙相济,激发茶之神韵,带来清新盎然之意。
以上为【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嘆味不已,次韵奉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答谢友人元翰少卿所赠名水佳茶并附新诗之作。全篇紧扣“水”“茶”“诗”三者,以自然奇景起兴,赞颂谷帘水与龙团茶之珍贵,更将自身品鉴之趣融入其中,称三者共成“三绝”,既显风雅,又见谦和中的自得。语言凝练,气象宏阔,对仗工稳,意境高远,充分体现了苏轼酬答诗中融情于景、化物为我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嘆味不已,次韵奉和】的评析。
赏析
本诗虽为酬答之作,却气势恢宏,立意高远。首句“岩垂匹练千丝落”以夸张笔法描绘谷帘泉飞流直下的壮美景象,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匹练”之喻源自古人对瀑布的经典描写,但“千丝落”又添细腻动感,刚柔并济。次句“雷起双龙万物春”转为听觉与象征结合,既写春雷震动、生机勃发之象,又巧妙呼应“龙团”之“龙”与烹茶时水沸之声如雷,寓茶事于自然伟力之中,想象奇崛。后两句由景入情,点明主题:“此水此茶俱第一”,直抒胸臆,强调所赠之物乃天下至品;结句“共成三绝鉴中人”尤为精妙——水一绝,茶一绝,诗一绝(或连同品茶之人共为三绝),将物质之美、文学之雅与自我存在融为一体,既答谢友人厚意,又展现文人清赏之乐。全诗短短四句,包蕴丰富,格调清峻,堪称和诗中的上乘之作。
以上为【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嘆味不已,次韵奉和】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卷二十三收录此诗,编者按语指出:“此诗应元翰赠茶水及诗而作,托物寄兴,语带双关,‘双龙’既状泉势,亦应‘龙团’之名,构思精巧。”
2. 清代纪昀评此诗于《纪批苏诗》中云:“起二句奇纵,有拔山举鼎之势;后二句归到本题,自然凑泊。‘三绝’之语,不独称物,兼自位置,得体而不亢。”
3. 孔凡礼《苏轼年谱》卷十六载:元丰年间,苏轼贬居黄州,与各地友人仍有诗文往来,此类酬赠茶水之作,多见其于困顿中不失雅趣,此诗即为一例。
4. 《宋诗精华录》(近人高步瀛选评)未直接收录此诗,但在论及苏轼酬应诗时提及:“东坡应答之作,常于寻常馈赠中翻出高致,如‘谷帘水’‘龙团茶’之咏,小中见大,物我交融,非徒应酬而已。”
以上为【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嘆味不已,次韵奉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