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踏着京城郊外的小路去寻觅春色,路上尘土飞扬扑面而来。人人都说刚从赏花的地方归来,只见一枝新开的石榴花静静绽放。凉席上如云般高耸的发髻,金杯中美酒泛起晶莹的光泽。绿叶成荫、青涩果实渐生,莫要催促这春光匆匆离去,愿留下那千点红花,映照在池畔亭台之间。
以上为【南歌子】的翻译。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捲水晶簾额」句,名《水晶簾》,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簾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暮春」。《花草粹编·卷五》题作「寄意侍妾榴花」。
「紫陌寻春去,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句:傅子立注:「刘禹锡《看花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馀见《南乡子》注。」刘尚荣按:「见《南乡子·不到谢公台》注:『唐刘禹锡字梦得,尝贬朗州司马。召还,宰相欲任南省郎,禹锡做《玄都观看花君子》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後栽。」当路者不喜。出为播州,易和州、连州。入为主客郎中。复作《遊玄都观》诗,言「始谪十年还京,道士植桃甚盛,若霞;有十四年过之,无复一存,惟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事详《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刘禹锡传》:『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久之,召还。宰相欲任南省郎,而禹锡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当路者不喜,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为言……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复作《遊玄都》诗,且言:「始谪十年,还京师,道士植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过之,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以诋权近,闻者益薄其行。』别见《本事诗·事感》。又《刘宾客文集·卷一百六十八·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及《刘宾客文集·卷一百六十八·再遊玄都观绝句》诗并序亦载此事。」龙榆生笺引唐·孟初中《本事诗·事感》:「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後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座,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有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後再遊。时大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石榴新蕊:傅子立注:「唐明皇幸蜀,至扶风,路傍见一石榴树,团团,爱玩之,因呼为『端正树』。盖有所思。」刘尚荣按:「见《明皇杂录》,又《白孔六帖·卷九十九》引《太真外传》作『石楠树』,与傅注有异。」
冰簟:凉席。傅子立注:「『冰簟』,簟冷如冰。」刘尚荣按:「《说文》:『簟,竹席也。』」龙榆生笺:「李义山《可叹》诗:『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玉醅:美酒。傅子立注:「『玉醅』,白醅似玉。」刘尚荣按:「《说文》:『醅,醉饱也。』《广韵》:『醅,酒未漉也。』」龙榆生笺:「《酒名记》:『金波磁州风曲,法酒深州玉醅。』」
红巾:傅子立注:「公《贺新郎》:『石榴半吐红巾蹙。』」刘尚荣按:「见《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红巾』喻石榴。」
1. 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春宵曲》等,双调五十二字,平韵。
2. 紫陌:指京城郊外的道路,紫色象征高贵,多用于形容帝都道路。
3. 红尘:原指繁华热闹之地扬起的尘土,此处代指都市生活或游春人群。
4. 无人不道看花回:化用唐代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之意境,表现众人赏花而归的盛况。
5. 石榴新蕊:初开的石榴花,点明时节为春末夏初。
6. 冰簟(diàn):清凉的竹席,夏季所用。
7. 堆云髻:形容女子发髻高耸如云,比喻美人慵懒之态。
8. 金尊:贵重的酒杯,代指宴饮。
9. 滟玉醅(pēi):美酒在杯中荡漾如玉液,形容酒质醇美。
10. 青子:未成熟的果实,此处指石榴果初结。
以上为【南歌子】的注释。
评析
这首《南歌子》是苏轼早期词作之一,风格清新婉约,带有晚唐五代以来“花间派”词风的遗韵,却又不失士大夫的雅致与节制。全词以“寻春”为线索,通过视觉、触觉与心理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春末初夏之交的景物变化。词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隐含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尤其结尾“留取红巾千点、照池台”,以“红巾”喻繁花,形象生动,寄托了惜春之情。整体语言清丽,意境空灵,体现了苏轼词作中少见的柔美一面。
以上为【南歌子】的评析。
赏析
此词上片写寻春所见,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紫陌寻春去”开篇点题,写出词人主动赴春之约的情怀;“红尘拂面来”则转写喧闹景象,暗示游人如织。第三句“无人不道看花回”侧面烘托春花之盛,而“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陡然转折,聚焦于一枝独放的新花,形成强烈对比,既突出新生之美的珍贵,也暗含繁华将尽、春意阑珊的意味。下片转入室内场景,由景及人,“冰簟堆云髻”写女子夏日午睡初起之态,慵懒而华美;“金尊滟玉醅”则渲染宴饮之乐。最后三句由乐转叹,“绿阴青子莫相催”实为对时光流转的无奈挽留,“留取红巾千点、照池台”以浓烈色彩收束,将情感推向高潮——愿将春日最后的绚烂永远定格。全词结构精巧,情景交融,语言凝练而不失韵味,展现了苏轼驾驭婉约词风的深厚功力。
以上为【南歌子】的赏析。
辑评
1.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收录此词,评曰:“语虽浅近,意极深远,得花间遗意而能自出新裁。”
2. 清代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评此词:“清丽芊绵,有飞卿之秀,无其靡,东坡少年笔也。”
3. 《历代诗余》引《吟窗杂录》云:“‘石榴新蕊’一枝,独醒于众醉之中,东坡独具只眼。”
4.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论此词,但其所言“词之为体,要眇宜修”,正可为此类作品注脚。
5.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此词作年难确考,然观其风调,当属早年居京师时作,尚存脂粉气,未入豪放一路。”
以上为【南歌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