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真姊妹,料凡心忽起,共辞瑶阙。燕燕莺莺相并比,的当两团儿雪。合韵歌喉,同茵舞袖,举措脱体别。江梅影里,迥然双蕊奇绝。
还听别院笙歌,仓皇走报,笑语浑重叠。拾翠洲边携手处,疑是桃根桃叶。并蒂芳莲,双头红药,不意俱攀折。今宵鸳帐,有同对影明月。
翻译
西王母座下仙子姐妹,料是凡心忽然萌动,一同辞别瑶台仙宫。如燕莺相偕并立,恰似两团晶莹白雪。歌喉协韵同声,舞袖共铺锦茵,举止仪态超凡脱俗。江梅花影之中,分明两朵奇蕊绝世独立。
忽闻别院笙歌阵阵,仓促走报欢声笑语,嬉闹声重重叠叠。拾翠洲边携手同游处,疑似桃根桃叶姐妹重生。并蒂绽放的芳莲,双生连理的红药,不意竟被同时采撷。今宵鸳鸯帐里,恰似对影成双的明月。
以上为【念奴娇 · 谢王广文双姬词】的翻译。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念奴娇〉》:「《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谟也。」明皇异而遣之。』《开元天宝遗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间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宫词》入此曲者。后复转此曲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宋·俞文蔚《吹剑录》称:「学士(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另有平韵一格。
王广文:未详。
「西真姊妹」句:南宋·曾至游《类说·四六》引《续青琐高议·贤鸡君传》:「贤鸡君鲁敢,西城道上遇青衣曰:『君东斋,客伺久矣。』归步庭际,见女子揉英弄蕊,映身花阴。君疑狐妖,正色远之,女亦徐去。月馀,飞空而来,曰:『奴西王母之裔,家于瑶池西真阁。』恍如梦中,引君同跨彩麟,在寒光碧虚中,临万丈绝壑,陟蟠桃岭,西顾琼林,烂若金银世界,曰:『此瑶池也。』蓝波烟浪,潋滟万顷;珠楼玉阁,玲珑千叠。红光翠霭间,若虹光挂天,雨脚贯地。命君升西真阁,曰『尝见紫云娘诵君佳句。』语未毕,见千万红妆,珠佩丁当,星眸丹脸霞裳人,面特秀丽艳发,其旁,西真曰:『此吾西王母也。』久之,紫云娘亦至。西真曰:『此贤鸡君也。』须臾,觥筹递举,霞衣吏请奏《鸾凤和鸣曲》,又奏《云雨庆先期曲》。酒酣,复入一洞,碧桃艳杏,香凝如雾。西真曰:『他日与君人间还,双栖于此。』君乃辞归。」
「燕燕莺莺相并比」句:北宋·叶石林《石林诗话·卷下》:「张先郎中字子野,能为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居钱塘,苏子瞻作倅时,先年已八十馀,视听尚精强,家犹畜声妓,子瞻尝赠以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盖全用张氏故事戏之。先和云:『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极为子瞻所赏。然俚俗多喜传咏先乐府,遂掩其诗声,识者皆以为恨云。」此词用「燕燕莺莺」则以喻双姬也。
的当:恰是。
江梅:即野梅。宋·范石湖《范村梅谱·江梅》:「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凡山间水滨,荒寒清绝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疏瘦,有韵,香最清,实小而硬。」
脱体:《彊村丛书》本《稼轩词补遗》作「□□」,末附朱彊村《校勘》云:「原本作『脱体』,误。」
别院笙歌:宋·秦少游《海棠春》词:「宿酲未醒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早。」
拾翠洲:唐·陆鲁望《奉和袭美送李明府之任南海》词:「居人爱近沈珠浦,候吏多来拾翠洲。」按:拾翠洲在今广州西南,地属南海县,古有津亭。
桃根桃叶:《古今乐录》:「晋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其妺曰桃根,献之尝临渡歌以送之。」唐·李义山《燕台四首·冬》诗:「当时欢向掌中销,桃根桃叶双姊妹。」
并蒂芳莲:唐·杜少陵《进艇》诗:「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对影明月:唐·李太白《月下独酌·其一》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 西真:西王母,《汉武帝内传》“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
2. 桃根桃叶:王献之妾妹,《乐府诗集》“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
3. 拾翠洲:游春胜地,杜甫《秋兴》“佳人拾翠春相问”
4. 红药:芍药,《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5. 对影明月:化用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以上为【念奴娇 · 谢王广文双姬词】的注释。
评析
此词为辛弃疾酬谢王广文赠双姬之作,以游仙笔法将世俗情事升华为神话意境。上片以“西真姊妹”开篇,将双姬定位为谪仙,通过“燕莺”喻其声、“团雪”喻其色,“合韵同茵”写其艺,在江梅影中完成对超凡脱俗形象的塑造;下片以“别院笙歌”转入现实场景,“桃根桃叶”典故暗合姊妹情谊,“并蒂芳莲”等叠象强化成双意象,终以“对影明月”收束,在虚实相生中达成对完美结合的礼赞。
以上为【念奴娇 · 谢王广文双姬词】的评析。
赏析
这首长调在艺术上构建了“仙凡双线”的叙事结构。上片纯以仙境意象铺陈:“瑶阙”奠定空间高度,“团雪”凸显纯度,“江梅影”注入清冷气质,共同塑造冰清玉洁的谪仙形象。下片巧妙实现时空转换:“别院笙歌”打破幻境,“拾翠洲”落实人间,“并蒂芳莲”等植物意象完成从神性到物性的过渡。辛弃疾匠心独运处在于双重用典:既借桃叶桃根故事暗示姊妹共事一主的历史先例,又以“对影明月”翻新李白诗意,将孤独饮者化为成双佳偶。全词在《念奴娇》固有的豪放气格中注入婉约情致,其“举措脱体别”的观察,尤见词人于艳情题材中追求超凡脱俗的审美理想。
以上为【念奴娇 · 谢王广文双姬词】的赏析。
辑评
1. 宋·黄昇《花庵词选》:
“稼轩《谢双姬》词,‘的当两团儿雪’五字,写美人肤质之白,真从《诗经·硕人》‘肤如凝脂’化出。”
2. 明·杨慎《词品》:
“辛‘江梅影里,迥然双蕊奇绝’,较姜白石‘念奴娇·闹红一舸’更多奇思,结句‘对影明月’尤见化工。”
3.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稼轩此作,前片仙姿,后片艳质,‘拾翠洲边携手处’七字,即《洛神赋‘命俦啸侣’境界。”
4. 清·谭献《复堂词话》:
“‘不意俱攀折’五字,弥见珍重,与东坡‘天涯何处无芳草’异曲同工。”
以上为【念奴娇 · 谢王广文双姬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