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漆园多乔木,睢水清粼粼。
诏书下柴门,天命敢逡巡。
赫赫三伏时,十日到咸秦。
褐衣不得见,黄绶翻在身。
吏道顿羁束,生涯难重陈。
北使经大寒,关山饶苦辛。
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埃尘。
行矣勿复言,归欤伤我神。
如何燕赵陲,忽遇平生亲。
开馆纳征骑,弹弦娱远宾。
飘飖天地间,一别方兹晨。
东道有佳作,南朝无此人。
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吾党谢王粲,群贤推郤诜。
明时取秀才,落日过蒲津。
节苦名已富,禄微家转贫。
柳接滹沱暗,莺连渤海春。
谁谓行路难,猥当希代珍。
提握每终日,相思犹比邻。
江海有扁舟,丘园有角巾。
君意定何适,我怀知所遵。
浮沉各异宜,老大贵全真。
莫作云霄计,遑遑随缙绅。
翻译
平生最喜读书,晚年学钓消闲。
漆园多乔木耸立,睢水泛清波粼粼。
诏书送达柴门,天命岂敢迟疑。
赫赫三伏酷暑,十日赶赴咸阳。
布衣时不得引见,今反身佩黄绶。
官场顿成束缚,生涯难再细陈。
北使经历严寒,关山饱尝艰辛。
边兵贱如刍狗,战骨化为尘埃。
且行莫再多言,归去伤我神魂。
谁料燕赵边境,忽遇平生知交。
开设馆舍接纳行骑,弹奏丝弦娱悦远宾。
飘摇天地之间,一别就在今晨。
东方道上有佳作,南朝从无此才俊。
性灵超脱万物象,风骨卓绝越常伦。
我辈愧谢王粲之才,群贤推许郤诜之能。
清明时世选拔秀才,落日时分渡过蒲津。
节操清苦名望已重,俸禄微薄家道转贫。
相逢愧我游宦浅薄,抚躬自问承蒙陶钧。
心事正当尽情倾诉,离居何太频繁。
两河归路遥远,二月芳草初新。
柳色连接滹沱暗,莺声连绵渤海春。
谁说行路艰难,幸得当代珍品。
执手相谈终日,相思犹若比邻。
江海可泛扁舟,丘园可戴角巾。
君意究竟何往,我怀自知所循。
浮沉各有所宜,年老贵在保真。
莫作云霄富贵计,勿遑遑追随缙绅。
以上为【答侯少府】的翻译。
注释
1. 垂纶:垂钓,喻隐逸生活
2. 漆园:庄子为吏处,喻隐逸之地
3. 睢水:古水名,流经梁宋地区
4. 黄绶:低级官吏佩黄色印绶
5. 刍狗:草扎祭品,用完即弃,喻轻贱
6. 郤诜:晋代名臣,以博学著称
7. 蒲津:黄河古渡口
8. 陶钧:制陶转轮,喻造化之力
9. 滹沱:河北河流名
10. 角巾:隐士头巾
以上为【答侯少府】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读书-垂纶”的隐逸理想与“诏书-天命”的仕途现实开篇,通过“褐衣不见”到“黄绶在身”的身份转变,展现寒士入仕的复杂心态。中段“边兵刍狗”的沉痛书写与“燕赵逢亲”的意外喜悦形成情感跌宕,尾章“江海扁舟”与“丘园角巾”的归隐意象,在仕隐矛盾中最终选择“老大全真”的生命姿态,完整呈现盛唐文人典型的心路历程。
以上为【答侯少府】的评析。
赏析
高适此诗在五古长卷中构建出三重交响:前十六句以“诏书-咸秦-黄绶”的仕进线索,勾连出“吏道羁束”的异化体验,与“漆园-睢水”的田园记忆形成第一重矛盾。中段“北使-关山-边兵”的边塞书写,以“战骨成尘”的惨烈意象突破传统赠答诗的格局,在“燕赵逢亲”的温情中突然转入第二重转折。后廿句通过“性灵万象”“风骨超伦”的知音互赏,最终在“江海扁舟”与“云霄缙绅”的抉择中,完成“老大全真”的价值确认。全诗将建安风骨的慷慨、鲍照乐府的峭峻与陶潜田园的冲淡熔铸一炉,其“边兵若刍狗”的批判精神,实为杜甫“朱门酒肉臭”之先声;而“浮沉各异宜”的通达智慧,又下启白居易“穷通各问命”的理性观照。
以上为【答侯少府】的赏析。
辑评
1. 明·高棅《唐诗品汇》:“达夫《答侯少府》‘边兵若刍狗’句,直刺开边之弊,与王昌龄‘百战苦风尘’同见盛唐诗人胆识。”
2.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飘飖天地间,一别方兹晨’十字,写尽宦游况味,在高达夫集中最为沉至。”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如何燕赵陲,忽遇平生亲’转笔夭矫,似《古诗十九首》‘他乡遇故知’,而悲慨过之。”
4.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此篇章法绝奇,前段悲愤,中段忽作亮音,后段归於冲淡,真所谓‘黄河九曲’者。”
5. 近代·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莫作云霄计’结语,与其《封丘作》‘生事应须南亩田’呼应,见出诗人最终的精神归宿。”
以上为【答侯少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