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不用山鞠穷,饥民自逃泥水中。
欲将百渎起凶岁,免使甔石愁扬雄。
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
千夫馀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
十年憔悴尘土窟,清澜一洗啼痕空。
定须却致两黄鹄,新与上帝开濯龙。
湖成君归侍帝侧,灯花已缀钗头虫。
翻译
您不必再依赖山中的隐逸生活,饥饿的百姓早已从泥泞中逃离。
您想用众多水道来挽救灾荒之年,免得百姓像扬雄那样为生计发愁。
西湖虽小,却如西施般秀美,水流萦绕,清澈而丰盈。
动用数千人力开通三道水闸,使焦陂之水与长长的淮河相连通。
十年困顿于尘世泥淖之中,如今清波一荡,洗尽昔日泪痕。
您本有仙人般的风骨,平生曾在明光宫中担任宿卫。
一旦出仕为官,人们便不再认识您,恰似月初的云彩朦胧不清。
时常面对这湖水照见自己的冰雪心志,切莫让白发在秋风中悄然生出。
定要引来一对黄鹄,为天帝新开“濯龙”之池。
待到湖成之后,您将回归君王身边,灯花已落在钗头虫形饰上,预示吉兆。
以上为【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的翻译。
注释
1. 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指李廌(德麟),时任某地官员。
2. 山鞠穷:即“山芎䓖”,一种草药,古人以为可避邪养生,此处借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3. 饥民自逃泥水中:形容百姓因灾荒流离失所,从泥泞中挣扎求生。
4. 百渎:众多水道,此处指疏浚河道、兴修水利。
5. 凶岁:荒年。
6. 甔石愁扬雄:典出扬雄《解嘲》:“家贫无儋石之储。”甔(dān)同“儋”,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儋等于一石。言百姓不至于因缺粮而忧愁如扬雄。
7. 西湖虽小亦西子:化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意。
8. 三闸:指为调节水流而修建的三处水闸。
9. 焦陂:古陂名,在今安徽阜南县境内,宋代曾为重要水利设施。
10. 明光宫:汉代宫殿名,常为文学中象征近臣或清贵之职,此处喻德麟曾任职清要之地。
11. 宿卫明光宫:指曾在宫廷担任警卫或近侍之职。
12. 一行作吏:语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一行作吏,此事便废。”意谓一旦为官,便远离本性。
13. 云月初朦胧:比喻为官后名声隐晦,不为人知。
14. 照冰雪:形容内心高洁如冰雪。
15. 莫遣白发生秋风:劝友人珍惜时光,勿因忧劳而早生白发。
16. 两黄鹄:传说中仙人所乘的神鸟,象征超凡脱俗或升迁腾达。
17. 濯龙:汉代皇家园林中有“濯龙园”,为皇帝游幸之所,此处借指帝王身边的尊贵之地。
18. 灯花已缀钗头虫:灯花爆开被视为吉兆,古人认为预示喜事将至。“钗头虫”可能指灯花形状如虫,或为首饰上的虫形装饰,寓意祥瑞。
以上为【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继李廌(字德麟)咏西湖之作后的和诗,既赞美了德麟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政绩,又寄托了对友人才华高洁、终将重返朝廷的期许。全诗融合写实与想象,将现实工程与神话意象结合,语言典雅流畅,情感真挚深沉。诗人以“西湖亦西子”开篇,赋予人工湖以天然之美,体现其一贯的审美理想;后段转入对友人品格的称颂与劝勉,既有敬重,也有深情。末句以“灯花缀钗头虫”作结,含蓄表达吉祥归来的祝愿,余韵悠长。
以上为【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八句写德麟主持开凿西湖、兴修水利之事,突出其惠民之功。诗人以“饥民自逃泥水中”起笔,直击民生疾苦,凸显治水的紧迫与必要;继而以“百渎”“三闸”等具体工程展现治理规模,并通过“焦陂下与长淮通”点明水利系统的宏大布局。中间四句转入对友人身份与品格的追述,由“仙骨”“明光宫”带出其出身高贵、志趣高远,又以“一行作吏人不识”感慨才士埋没,情感深沉。后六句则寄寓厚望:既劝其保持节操(“照冰雪”),又期待他功成身退、重返朝廷(“却致两黄鹄”“开濯龙”)。结尾“灯花已缀钗头虫”一句尤为精妙,以民俗吉兆收束,含蓄传达祝福之意,极具画面感与诗意。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用典自然,比喻贴切,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成熟圆融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此诗格调高古,意象宏阔,于纪事中见风骨,于称美中寓劝勉,足见坡公待友之厚、立言之正。”
2.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十五:“‘西湖虽小亦西子’,随手拈来,遂成妙喻;‘灯花已缀钗头虫’,结语入细,有不尽之意。”
3.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按:“通篇气脉贯通,前叙实事,后抒怀抱,转折自如,非老手不能为此。”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和作,往往胜原唱。此诗写景寓志,兼及功业与神仙,意境超然,而情实恳切,可谓兼得风雅之旨。”
以上为【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