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与曹子芳宿于真觉院,子芳睡眼惺松,头发零乱,睡得正沉,没有感觉到瑞香花开,倒是我先闻到了一股花的芳香。一阵轻风吹过,带来浓烈的瑞香花的芳香,仿佛当年杨妃领巾上飘落的香气。芳香太酷烈了,竟然把正酣然人梦的曹子芳也从梦中惊醒。
瑞香花国色天香,堪与扬州后土祠中珍稀的玉蕊花及汴京蓬莱殿后的程红牡丹相媲美。这瑞香花既清雅绝伦又纤柔浓丽,把酒赏花,那秀美的姿色和浓烈的异香,怎不令人神怡心动呢?
版本二:
公子双眼迷乱如花,头发散乱;我却早已从鼻端先闻到那瑞香花的芬芳。
头巾飘落时带下一阵瑞香的香气,惊醒了如谪仙般沉醉春梦的人。
这花如同后土祠中的玉蕊,又似蓬莱殿后的深红牡丹。
此花清雅绝尘而又纤细秾丽,手持美酒,面对此花,谁能不动心呢?
以上为【西江月 · 眞觉赏瑞香三首】的翻译。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清商乐,属法部道曲,后用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教坊记》。调名或取自李太白《苏臺览古》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故事。是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初为流行于民间,后因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时存词数目较少,唐吕纯阳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西江月》,后人多谓係托名之作。《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或为是调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之格律、音韵、句式等渐得统一,依调填词之词人辈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计异名词作),佔两宋词坛词人总数之11.8%,词作总数之2.6%。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词而得名《步虚词》;因宋韩涧泉词而得名《晚香时候》、《晚春时候》;因元王行词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长春词宣传教义而得名《玉炉三涧雪》;因明马守贞词而得名《壶天晓》。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凤额绣帘高捲》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诸变体。
「真觉赏瑞香三首」:明吴讷钞本作「真觉赏瑞香二首」,《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真觉赏瑞香」,元延祐本作「宝云真觉院赏瑞香」,《东坡外集》作「杭州真觉院赏瑞」。
瑞香:龙榆生笺:「《庐山记》:『一比丘昼寝盘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诗集》查注:『桑乔《庐山纪事》:「瑞香产山中,南唐中主爱之,移植于含风殿,名曰紫蓬莱。」』《咸淳临安志》:『今东西马塍(chéng),瑞香最多,大者名锦薰笼。』《天禄识馀》:『瑞香一名锦薰笼,一名锦被堆。』」
眼花:傅子立注:「杜子美:『眼花落井水底眠。』」刘尚荣按:「句出《饮中八仙歌》,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
鼻观:佛教语,修行法之一,谓观鼻端白。注目谛观鼻尖,时久鼻息成白。傅子立注:「『鼻观』见《圆觉经》。」刘尚荣按:「《楞严经·卷五》:『世尊教我及俱絺罗(罗汉名)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动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疑傅子立误引书名。」龙榆生笺引东坡《和黄鲁直烧香》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领巾:傅子立注:「《杨妃外传》:『乾元元年,贺怀智上言,曰:「昔上夏日与亲王棋,令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棋子将输,贵妃放康国猧(wō)(《玉篇》:「犬名。」)子上局乱之,上大悦。时风吹贵妃领巾于怀智巾上,良久,回身方落。怀智归,觉满身香,乃卸幞头贮于锦囊中。今辄进所贮幞头。」上皇发囊,且曰:「此龙脑瑞香也,吾尝施于暖池玉莲朵,再幸,尚香气宛然。况乎丝缕润腻之物哉!」遂不胜凄怆。』」刘尚荣按:「详见宋·乐子正《杨太真外传·卷下》。『昔上夏日』原作『昔日上夏中』,『上数棋子』下脱『将』字,『上局乱』下脱『之』字。今据《杨太真外传》乙正。」龙榆生笺引《杨太真外传·卷下》:「乾元元年,贺怀智又上言,曰:『昔上夏日与亲王棋,令臣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抨子将输,贵妃放康国猧子上局乱之,上大悦。时风吹贵妃领巾于臣巾上,良久回身,方落。及归,觉满身香气,乃卸头帻贮于锦囊中。今辄进所贮襆头。』上皇发囊,且曰:『此瑞龙脑香也,吾曾施于暖池玉莲朵,再幸尚有香气宛然,况乎丝缕润腻之物哉!』遂凄怆不已。自是圣怀耿耿,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舞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
谪仙:傅子立注:「李白字太白。唐天宝间,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供奉翰林。一日与贵妃赏木芍药于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白已醉。左右以水颒(huì)面,稍解。援笔成文,进《清平乐》三首,婉丽清切,迄无留意。帝咨赏之。」刘尚荣按:「以上节引自《新唐书·卷二百〇二·〈文艺列传·李白传〉》。又,贺知章呼太白为『谪仙人』事,又见《李太白诗集·卷二十三·对酒忆贺监诗序》。『召入』下原衍『至』字,据《文艺传》删。」龙榆生笺引《新唐书·卷二百〇二·〈文艺列传·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后土祠中玉蕊:傅子立注:「扬州后土夫人祠有琼花一本,天下所无。」刘尚荣按:「宋周草窗《齐东野语·卷十七·琼花》:『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龙榆生笺案:「《扬州府志》及朱显祖《琼花志》,昔惟扬州后土祠有琼花一株,世传为唐人所植,叶柔平莹泽,花大瓣厚,色淡黄,清馥异常。后土祠在宋为蕃釐观,曾筑无双亭于花旁。仁宗时,尝从观中移植禁苑,逾年而枯,载还扬州,复活。元至正中,枯死。」
蓬莱殿后鞓(tīng)红::傅子立注:「欧阳文忠公《禁中见鞓红牡丹》诗:『盛游西洛方年少,晚落南谯号醉翁。白首归来玉堂上,君王殿后见鞓红。』又陈充诗:『蓬莱殿后花如锦。』又《牡丹记》:『鞓红者,单叶,青红花,出青州,亦曰「青州红」。故张仆射齐贤,有第西京贤相坊,自青州以馲驮其种,遂传洛中。其色类腰带鞓,故谓之鞓红。』」刘尚荣按:「欧阳公诗见《居士集·卷十三》。陈充号中庸子,《宋史·卷四百四十一·〈文苑列传·陈充传〉》,其集二十卷,已佚。欧阳公《洛阳牡丹记》见《居士集·卷二十五》。」
清绝:《苏长公二妙集》本、《东坡外集》作「清艳」。
1. 西江月:词牌名,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常见于宋人小令。
2. 眞觉:即真觉院,宋代寺院名,位于杭州或汴京(具体有争议),为文人游赏之地。
3. 瑞香:一种常绿灌木,早春开花,香气浓郁,有“睡香”“风流树”等别称,深受文人喜爱。
4. 公子:指同行的年轻人,可能为苏轼友人或晚辈。
5. 眼花乱发:形容年轻人因花色繁盛而目眩神迷,头发也显得凌乱,状其陶醉之态。
6. 鼻观先通:佛教用语,“观”指觉知,此处意为嗅觉最先感知到花香,体现诗人敏锐的感官体验。
7. 领巾飘下瑞香风:头巾飘动时带起瑞香花香,暗写花香之浓烈扑鼻。
8. 谪仙:原指被贬下凡的仙人,常用来比喻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处或暗指李白,亦可自喻或泛指赏花者。
9. 后土祠中玉蕊:后土祠供奉大地之神,玉蕊为传说中的仙花,洁白如玉,极为珍贵。
10. 蓬莱殿后鞓红:蓬莱为传说中仙山,鞓红指深红色的牡丹,唐代御园中名品,此处借指花色艳丽非凡。
以上为【西江月 · 眞觉赏瑞香三首】的注释。
评析
《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三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咏瑞香花词。上片以人的感觉表现瑞香之芳香,下片以玉蕊花和牡丹名品「鞓红」作比,盛赞瑞香的「清绝」和「纤秾」。全词追叙了同友人宿真觉院而赏瑞香之事,层层递进,有感而发。
这首《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三首》是苏轼在游览真觉院时所作组词之一,本首为其中代表。全词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写赏花之乐,通过感官描写突出瑞香花的浓郁香气与高雅风姿。上片从视觉与嗅觉入手,以“眼花乱发”与“鼻观先通”对比,凸显诗人敏锐的感知力和超然心境。下片借名花作比,将瑞香提升至仙境花卉的层次,极言其清绝之美。结尾以反问收束,情感激荡,余韵悠长。整首词语言清新,意境空灵,体现了苏轼融生活情趣于自然之美的艺术追求。
以上为【西江月 · 眞觉赏瑞香三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词以“赏瑞香”为主题,构思精巧,层次分明。上片从他人与自身的感官差异切入:“公子眼花乱发”写年轻人被花色所迷,视觉主导,情绪外放;而“老夫鼻观先通”则表现苏轼作为长者的沉静与内省,以嗅觉先行,突出其超然物外的心境。“领巾飘下瑞香风”一句极具画面感,微风拂动衣巾,香气随之弥漫,仿佛连动作都染上了芬芳。“惊起谪仙春梦”既夸张又浪漫,将赏花之境升华为仙境梦境,赋予瑞香以唤醒诗情的力量。
下片转入对花品的赞美,连用两个典故:“后土祠中玉蕊”与“蓬莱殿后鞓红”,前者象征纯洁高雅,后者代表富贵华美,二者结合,恰写出瑞香兼具清逸与秾丽的双重特质。结句“此花清绝更纤秾,把酒何人心动”,由景及情,直抒胸臆,反问之中饱含赞叹与共鸣,使全词情感达到高潮。
通篇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虚实相生,既有生活气息,又具神仙意境,充分展现了苏轼“以俗为雅、化凡为奇”的艺术功力。同时,词中“老夫”自称,流露出晚年苏轼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西江月 · 眞觉赏瑞香三首】的赏析。
辑评
宋·葛懶真《韵语阳秋·卷十六》:东坡瑞香词有「后土祠中玉蕊」之句,非谓玉蕊花止谓琼花如蕊之白尔。
1. 《历代诗余》引《冷斋夜话》:“瑞香花,南地多有之,香甚烈。东坡尝赋《西江月》咏之,谓‘鼻观先通’,盖得其性矣。”
2. 清代王士禛《花草蒙拾》:“‘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语妙天下,非东坡不能道。”
3.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评此词:“通过嗅觉与视觉的对照,突出了瑞香花香之浓郁与诗人感受之敏锐,用典自然,不着痕迹,结尾反问,情致摇曳。”
4.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东坡《西江月》咏瑞香云:‘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鞓红。’二句皆有所据,玉蕊花见唐人记载,鞓红牡丹为洛中名种,坡公博学如此。”
以上为【西江月 · 眞觉赏瑞香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