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shū méi zhú xiǎo huà。
书梅竹小画。
wáng shǒu rén。
王守仁。
hán yǐ chūn xiāo cāng yù zhàng,
寒倚春霄苍玉杖,
jiǔ huá fēng dǐng dú guī lái。
九华峰顶独归来。
kē jiā cǎo tíng shēn yún lǐ,
柯家草亭深云里,
què yǒu méi huā bàng zhú kāi。
却有梅花傍竹开。
以上为书梅竹小画的拼音版。
王守仁 · 明代 · 文
黄以方问:“‘博学于文’为随事学存此天理,然则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说似不相合。”先生曰:“《诗》《书》六艺,皆是天理之发见,文字都包在其中。考之《诗》《书》六艺,皆所以学存此天理也,不特发见于事为者方为文耳。
问:“孔子所谓远虑,周公夜以继日,与将迎不同。何如?”先生曰:“远虑不是茫茫荡荡去思虑,只是要存这天理。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有终始。
虔州将归,有诗别先生云:“良知何事系多闻,妙合当时已种根。好恶从之为圣学,将迎无处是乾元。”先生曰:“若未来讲此学,不知说‘好恶从之’从个甚么。
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守仁 · 明代 · 诗
庭有竹兮青青,上乔木兮鸟嘤嘤。妹之来兮,弟与偕行。竹青青兮雨风,鸟嘤嘤兮西东!弟之归兮,兄谁与同?江云暗兮暑雨,江波渺渺兮愁予。
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
黄金不布地,倾沙泻流泉。潭净长开镜,池分或铸莲。兴云为大雨,济世作丰年。
秦观 · 宋代 · 诗
邢侯秋卧疴,挥毫见深衷。赓者二三子,翕然笙磬同。不为儿女姿,颇形四方风。
晏殊 · 宋代 · 诗
东园何所乐,所乐非尘事。野竹乱无行,幽花晚多思。闲窥鱼尾赤,暗辨蜂腰细。
王安石 · 宋代 · 诗
穿桥度堑祇闲行,咏石嘲花亦漫成。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长干里北寒山紫,白下门西野水明。
杨万里 · 宋代 · 诗
亭午晒衣晡褶衣,柳箱布襆自携归。妻孥相笑还相问,赤脚苍头更阿谁。
梅尧臣 · 宋代 · 诗
坐久既生倦,渐看冠佩斜。钟声传紫禁,乌影转西华。窃印后当致,触屏前未嘉。
武元衡 · 唐代 · 诗
扬州隋故都,竹使汉名儒。翊圣恩华异,持衡节制殊。朝廷连受脤,台座接吁谟。
丘逢甲 · 清代 · 诗
漫作居夷想,何妨海且浮。冠裳虾建国,金碧蜃嘘楼。沦落怜交旧,迟回问钓游。
杨无咎 · 宋代 · 词
鸣鸠怨歇。对急雨过云,暗风吹热。漠漠稻田,差差柳岸,新沐青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