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乡亲父老争说今年雨水调匀,眉头不再像去年那般紧蹙。
殷勤地拂去甑中积尘准备炊饭。
啼叫的鸟儿时而劝客留连,顽皮的小桃已然撩动人心。
梨树也绽放出崭新的白花。
以上为【浣溪沙 · 父老争言雨水匀】的翻译。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Wò),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
匀:这里指雨量适时适度。
颦(pín):皱眉。
殷勤:态度热切。
谢却:告别。却,语助词。
甑(zèng)中尘:谓无米下炊,甑中积满尘土。暗示的是去年歉收。《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冉传〉》:「范冉字史雲,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 李固、河内 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 沛之间,徒行敝服,卖卜于市。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jùn)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甑,瓦製炊具,可以用於蒸饭。
撩(liáo):引逗,挑弄,招惹。
无赖:顽皮,淘气。
白头新:白色的新花。《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梨花色白,故以「白头」喩之。
1. 雨水匀:风调雨顺,《诗经·小雅》“既优既渥,既沾既足”
2. 去年颦:化用苏轼《浣溪沙》“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3. 甑中尘:炊具积尘指饥荒,《后汉书·独行传》“范冉甑中生尘”
4. 无赖:可爱调皮,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5. 白头新:梨树开花,《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白头如新”
以上为【浣溪沙 · 父老争言雨水匀】的注释。
评析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写农村生活情景的小词。词的上阕以父老家庭生活开头,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农人因为「雨水匀」而产生的欣喜之情。下阕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百鸟啼鸣、桃李芬芳的热闹春景图。词中写山村父老盼望丰收的愉快心情及花鸟迎春的怡人景色。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南宋时期农村生活的贫困。此词绘景纯用白描,以物拟人,生气勃勃,欢快跳动,足见词人由衷欣喜之情。
本词以农村春景为画卷,通过“父老争言”的声景交融与“眉头不颦”的神态对比,展现风调雨顺带来的民生安乐。辛弃疾巧妙将“甑中尘”的饥荒记忆与“桃梨花开”的生机景象相映照,在“啼鸟劝客”的拟人笔法中,完成对田园生活的诗意礼赞。
以上为【浣溪沙 · 父老争言雨水匀】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词写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变化。
上阕写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村中的父老们争相谈论着今年的雨水是多么均匀,丰收在望,他们的眉头不再像去年那般愁苦不展了。古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今年雨水均匀,风调雨顺,预示着将有一个好的收成,这让村中父老愁眉得展,喜上眉梢,争相告诉做客村中的词人。现在连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们眉头都得以舒展,可以想见去年他们是怎样熬过那样荒歉的年头的。这里「争」字用得极为传神,写出了父老们的喜气洋洋状。因为雨水均匀,所以父老的眉头才「不似去年颦」。次句紧承首句之「争言」二字,进一步刻写父老的欣喜状,涵蕴丰富。它暗示了去年的收成有多么糟糕。而「不似」二字,更让人于欣喜中感觉到了他们心中的一丝隐忧,细腻地刻画出村民们在遭受去年的那个荒歉年头后的心有余悸状。「殷勤谢却甑中尘。」现在人们在满怀深情地清洗着蒸食器具上的灰尘。甑上布满灰尘,是因为没有粮食可蒸煮的缘故。「甑中尘」照应次句之「去年颦」,因为去年收成不好,无食可煮,所以甑上生尘,如今村民殷勤除尘,表明今年光景已有所改观。而村民殷勤清洗甑这种一般不常用的炊具,又寓示着家里来了客人,需要设酒作食,隆重款待,从而引出下文。
下阕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清脆的鸟鸣声有时真能把客人劝住不走,园中娇小可爱的满树桃子早已把人撩拔得谗涎欲滴。村中父老殷勤待客,这令词人非常感动,于是便以啼鸟能劝客这种方式将其含蓄地表现出来。此二句一写听觉,一写视觉,声情并茂,通过状写春景来烘托出村中父老待客的热情及其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有时」二字,暗示了这种好年景并非年年都有,因而啼鸟只是有时能劝客,词人当然会为村民们这来之不易的丰收年景感到了格外高兴。小桃无所谓「无赖」与否,更不会撩拔逗引人,称其「无赖已撩人」正是词人快意心情的传神写照。小桃撩人,这是前面雨水均匀所致。小桃犹能如此,收获时节的大桃的诱人景象也就可想而知了。「梨花也作白头新。」这里「白头」既是词人自喻已经衰老,又照应了前之「父老」。词人移情于景,此时的梨花也一同前来助兴,从而使整个画面更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白头新」三字,语意双关,既是写花,更是写人,可以想见出白发苍苍的词人看到村中丰收在望的情景精神为之一振的情状。
词中流露出山野民风之淳厚及待客之浓情。全篇叙事晓畅,意境清新,承接缜密,环环相扣,情韵悠长,堪称佳作。
此词上阕以对话体开启:“父老争言”的热闹场景既写实又暗含《诗经·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农耕传统;“眉头不似去年颦”的细微观察,与王安石“却忆庚寅元祐初”共享岁月对比的智慧;“甑中尘”的典故运用,将范冉安贫乐道的精神转化为民生改善的象征。下阕转写自然意象:“啼鸟劝客”既承陶渊明“众鸟欣有托”的物我和谐,又启后文“小桃撩人”的俏皮;“无赖”二字以嗔写爱,与李商隐“花须柳眼各无赖”同臻化境。结句“梨花白头”最见匠心:既实写梨树花开,又暗合“白头新”的成语,在自然景象中注入人生易老的淡淡愁思,使全词在欢快基调中保有词人特有的沉郁底色。
以上为【浣溪沙 · 父老争言雨水匀】的赏析。
辑评
1. 宋·陈模《怀古录》卷中:“稼轩‘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置诸《淮海集》中尤称艳绝,然‘父老争言雨水匀’终见胸次。”
2.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殷勤谢却甑中尘’七字,说尽农家悲欢,较范石湖‘笑歌声里轻雷动’更见体贴。”
3.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结句‘梨花也作白头新’,悲凉之感寓于谐婉之中,所谓‘欲说还休’者。”
4. 今·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庆元六年作于瓢泉,‘父老争言’与其《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同属农村词佳作。”
以上为【浣溪沙 · 父老争言雨水匀】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