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执扇行礼时)扇如圆月盈盈在掌;(轻摇扇时)清风随动满怀舒爽。
以上为【咏扇】的翻译。
注释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此处指执扇行礼的姿态。
月在手:扇形如圆月,执扇时似托月于掌。
动摇:指摇动扇子。
风满怀:清风充满衣襟,写扇子带来的凉爽。
以上为【咏扇】的注释。
评析
南唐后主李煜《咏扇》的这两句充满了文人小情调:揖让答礼的时候,团扇在手,如挥动一轮明月;扇子摇动,清风满怀,心旷神怡。两句诗把团扇写活了,尤其前一句形象生动,用语明净、精炼、准确、传神,并反映了作者潇洒自如的神态。
据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江南李煜既降,太祖尝因曲燕问:“闻卿在国中好作诗。”因使举其得意一联,煜沉吟久之,诵其《咏扇》云:“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上曰:“满怀之风,却有多少?”他日复燕煜,顾近臣曰:“好一个翰林学士!”从中可以看见虽然文人把扇、红袖添香,是古代雅士文人、商贾骚人所追求的一种浪漫的生活方式。但李煜作为一代君王,这就未免显得小家子气。难怪宋太祖赵匡胤对这位昔日的同行很是不屑:“好一个翰林学士!”这简直就带有对李煜的轻蔑之意了。
帝王气象:
以“揖让”暗合君主受臣民朝拜的仪态,“月在手”隐喻掌控乾坤的权力象征。
虚实相生:
“月”为虚写(扇形似月),“风”为实感(扇动生风),形成诗意张力。
炼字精妙:
“揖”“动”二字动态传神;“满”字既写风之充盈,亦透出得意之情。
以上为【咏扇】的评析。
赏析
这两句诗虽短,却凝聚了李煜作为文人皇帝的双重特质:
工艺美学:以扇喻月,展现对器物造型的敏感,符合五代宫廷精致文化。
权力隐喻:“月在手”暗含“乾坤在握”的帝王心态,而“风满怀”又流露文人雅士的闲适。
诗句节奏轻快(三二/三二停顿),对仗工整而不刻板,堪称咏物诗“不即不离”(既贴合物象又超脱物外)的典范。可惜全诗已佚,残句如碎玉弥珍。
以上为【咏扇】的赏析。
辑评
宋·佚名《漫叟诗话》:
“后主《咏扇》二语,状物之工,殆若天成。”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月在手’三字,写扇之形神俱透,非帝王不能有此气象。”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
“李重光(李煜)《咏扇》句,虽残篇犹见其赤子之心。”
此诗应作于李煜亡国前,反映其早期宫廷生活的优游雅趣。
李煜另有《咏扇》词句“云一涡,玉一梭”,可与此诗互参,俱见其对扇意象的偏爱。
宋代以后多次被画题引用(如明代《千秋绝艳图》),成为诗画交融的经典意象。
以上为【咏扇】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