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
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
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军门期第一。
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
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翻译
陆机二十岁撰写《文赋》,你更在年少就能缀文成篇。
童年时草书已显神速,世间寻常子弟空自纷纭。
骅骝作为马驹已流汗血,猛禽振翅直上青云。
文词源泉倒倾三峡水流,笔锋军阵独扫千人大军。
如今年仅十六七岁,参加科考期盼夺得榜首。
往日百步穿杨自有把握,暂时失蹄挫折不算损失。
偶然脱颖而出非侥幸,定是因具备迎风翱翔的本质。
你身已见出口成珠玉,你伯父为何白发难再黑?
春光荡漾在秦东亭畔,渚边蒲草嫩芽白水荇青。
风吹客子衣袍日光灼灼,树枝搅动离思花影冥冥。
沙头酒尽饮完双玉瓶,众宾客皆醉我独清醒。
方知贫贱时离别更苦,忍声徘徊涕泪飘零。
以上为【醉歌行】的翻译。
注释
别从侄勤落第归:勤,郭本作劝。【鹤注】据史:十三载秋八月,上御勤政楼,试四科制举人。前此十二载秋七月,诏天下举人,不得乡贡,须补国子学生,然后贡举。诗云“春光淡荡秦东亭”,当是天宝十四载春,在长安作。
陆机二十作文赋:臧荣绪《晋书》:陆机少袭父兵为牙门将军,年二十而吴灭。退临旧里,与弟云勤学。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
缀文:《汉书赞》:自孔子之后,缀文之士众矣。
总角:《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三十国春秋》:封秀,总角知名。
草书又神速:后汉张芝好草书,赵曰:草书以迟为功,所谓“匆匆不及草书”是也,以速为神,所谓“一笔变化书”是也。
儿子:《庄子》:“儿子动不知所为。”
纷纷:鲍照诗:“纷纷徒满目。”
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
驹:小马。
鸷鸟:孔融《荐祢衡表》:“得凡鸟百,不如得鸷鸟一。”
青云:《楚辞》:“冠青云之崔嵬。”
词源:《隋·艺文传》:“笔有馀力,词无竭源。”
倒流:《海赋》:“吹涝则百川倒流。”梁元帝《檄侯景》:“按剑而叱,江水为之倒流。”
三峡:《益州记》:明月峡、巫山峡、广济峡,谓之三峡。
笔阵独扫千人军:《法书》: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纸者阵也,笔者刀稍也,墨者鍪甲也,砚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
射策军门期第一:姜宸英曰:西汉岁课士,有对策、射策。颜师古注:“射策者,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取而择之,以知优劣。对策者,显问以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文词定高下也。”按:董仲舒以对策为江都相,萧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是矣。后汉刘淑,五府辟不就,帝令舆诣京师,不得已而对策第一。射策之射,音石,见《文心雕龙》,注详二十五卷。
旧穿杨叶:《战国策》:楚有养由基者,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暂蹶:《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蹷如历块。”
擢秀:《晋书·文苑传》:“擢秀士林。”
排风:鲍照《与妹书》:“浴雨排风,吹涝弄翮。”
毛质:《舞鹤赋》:“烟交雾凝,若无毛质。”《庄子》:“子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唾成珠:赵壹诗:“咳唾自成珠。”
发如漆:《陈书》:张丽华,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光泽可鉴。
春光潭沱秦东亭:富嘉谟《明水篇》:“阳春二月朝始嗽,春光潭沱度于门。”《江赋》:“随风猗萎,与波潭沱。”何氏曰:潭沱,即淡荡也。《选注》:潭沱,逐波动貌。今从何说。何氏曰:秦东亭,京城门外送别,多于此处。
渚蒲:梁简文帝诗:“诸蒲变新节。”
荇青:《诗》:“参差荇菜。”
风吹客衣:庾信赋:“山月没,客衣单。”
日杲杲:《诗》:“杲杲日出。”
离思:潘岳诗:“何以叙离思。”
花冥冥:陈子高诗:“花片搅春心。”《楚辞》:“深林沓以冥冥。”《注》:“冥冥,草木茂盛也。”
沙头:庾信《春赋》:“沙头渡水人。”
众宾皆醉我独醒:《晋书·徐逸传》:”众宾沉湎引满。”屈原《渔父篇》:“众人皆醉我独醒。”
吞声踯躅:鲍照诗:“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吞声,声哽咽也;踯躅,行不进貌。
涕泪零:古诗:“泣涕零如雨。”何氏曰:在鼻曰涕,在眼曰泪。
1. 陆机作文赋:陆机二十岁作《文赋》,《晋书》本传称“年二十而吴灭”
2. 总角:儿童发髻,代指童年,《诗经·卫风》“总角之宴”
3. 骅骝汗血:周穆王八骏之一,汗血马出自西域,《汉书·武帝纪》载贰师将军取汗血马
4. 词源三峡:形容文思汹涌,《魏书·祖莹传》有“文章须自出机杼”
5. 笔阵扫军: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
6. 射策:汉代取士制度,《汉书·萧望之传》载“射策甲科为郎”
7. 穿杨叶:养由基百步穿杨,《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
8. 蹶霜蹄:跌倒于寒霜覆盖的道路,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霜蹄蹴踏长楸间”
9. 唾成珠:言辞珍贵,《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
10. 澹沲:水波荡漾貌,张衡《南都赋》“汰澹沲兮船容裔”
以上为【醉歌行】的注释。
评析
“陆机二十作文赋”句到“笔阵独扫千人军”句,先赞勤才美。上二称文章,次二称书法。骅驹鸷翮,言少负奇气。倒三峡,谓文势浩瀚。扫千军,谓草字纵横。
“只今年才十六七”句到“汝伯何由发如漆”句,次慰勤下第。上是叙平日,此乃叙其临试。穿杨,言命中之技。蹶蹄,应骅骝,惜其不遇也。擢秀,言识拔有时。排风,应鸷鸟,望其终达也。唾成珠,矢口成章。发如漆,青年莫返矣。
“春光潭沱秦东亭”句到“吞声踯躅涕泪零”句,末叙别时景事,情溢言表。东亭饯别,蒲荇方新,客衣离思,勤将去矣。皆醉独醒,公不忍别也。此章三段,各八句。
此诗以激荡笔势构建双重叙事:前半以陆机、骅骝等典象极写侄辈杜勤的卓绝才性,后半在春光离宴中突转自身困顿。杜甫巧妙运用“汗血-霜蹄”的跌宕意象,既激励后进又自况人生,最终在“众醉独醒”的对比中,将个人悲慨升华为士人群体的命运悲歌。
以上为【醉歌行】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古在结构上形成强烈反差:前十四句以排山倒海之势铺陈杜勤才华,连续使用陆机、骅骝、鸷鸟、三峡等九组典象,营造出少年英才的蓬勃气象;后八句却突然转入“秦东亭”的离宴场景,通过“客衣日杲”“离思花冥”的萧瑟意象,将之前的豪情彻底解构。杜甫尤其擅长意象的戏剧性转换,“骅骝汗血”的奔腾最终跌入“蹶霜蹄”的困顿,“唾成珠”的赞颂反衬“发如漆”的衰朽。尾联“吞声踯躅”以四个顿挫音节收束全篇,使个人遭际与时代悲剧在音韵层面达成同构。
以上为【醉歌行】的赏析。
辑评
1. 王嗣奭《杜臆》:“此诗前半极赞少年,后半自伤老大,结语‘吞声踯躅’四字,说尽才人困踬之悲。”
2. 仇兆鳌《杜诗详注》:“‘词源倒流’二语,化用《文赋》‘倾群言之沥液’,而气魄过之。”
3. 浦起龙《读杜心解》:“前段如惊涛骇浪,后段如咽露寒蛩,此老惯用此法抒其磊砢。”
4. 杨伦《杜诗镜铨》:“‘众宾皆醉我独醒’翻用《楚辞》语,见其虽困犹贞之志。”
5. 钱谦益《钱注杜诗》:“当与《醉时歌》参看,俱是借酒浇块垒,而此篇特以勉侄为发端,益见其胸次浩落。”
以上为【醉歌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