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怪不得这棵花枝怨恨流泪,因为凭你的诗句而把「瑞香」作为「紫丁」的名声扬出去了。你的诗句记吴国的风物土产,继承若司马相如《上林赋》记云梦风物土产的错误。
曹子方醉中提笔写诗,把紫丁香误作瑞香花,而脸上显出了惭愧的颜色。你不必惭愧脸红,我懂得你的情感丰富,恐被这奇香的瑞香花撩动起来。
版本二:
奇怪这瑞香花竟似含怨带泣,托你的诗句才得以扬名传颂。
借由你的诗笔记录下吴地的风物,如同司马相如写下《子虚》《上林》般宏丽。
题诗时衣袖沾上了醉中的墨迹,讥讽此花为丁香,如今面对真花不禁面露羞红。
我知道你实则是情感浓烈之人,只怕见到这瑞香花,内心的情思又被撩动。
以上为【西江月 · 眞觉府瑞香一本,曹子方不知,以为紫丁香,戏用前韵】的翻译。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清商乐,属法部道曲,後用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教坊记》。调名或取自李太白《苏臺览古》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故事。是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初为流行于民间,後因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时存词数目较少,唐吕纯阳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西江月》,後人多谓係托名之作。《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或为是调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之格律、音韵、句式等渐得统一,依调填词之词人辈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计异名词作),佔两宋词坛词人总数之11.8%,词作总数之2.6%。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词而得名《步虚词》;因宋韩涧泉词而得名《晚香时候》、《晚春时候》;因元王行词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长春词宣传教义而得名《玉炉三涧雪》;因明马守贞词而得名《壶天晓》。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後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凤额绣帘高捲》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诸变体。
「真觉府瑞香一本,曹子方不知,以为紫丁香,戏用前韵」:元延祐本、茅维《苏集》本题作「再用前韵戏曹子方」。《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题作「再用前韵戏曹子方。坐客云:『瑞香为紫丁香。』遂以此曲辨證之。」
曹子方:龙榆生笺引《东坡诗集》施注:「曹辅字子方,海陵人。元祐三年九月,自太仆丞为福建转运判官。东坡继出守钱塘,同过吴兴,作《後六客词》,子方其一也。子方自闽归,道钱塘,有《真觉院瑞香花》、《雪中同游西湖》二诗。後提点广西刑狱,先生在惠,数有往来书帖。元祐党祸,诸贤皆在巡内,子方不阿时好,周恤备至,士论与之。绍圣二年,移至衢州。」
丁香:龙榆生笺:「《本草》:『丁香一名丁子香,生东海及昆崙国。二月三月,花开紫白色,至七月方始成实,小者为丁香,大者为巴豆,为母丁香。』杜牧之《代人寄远》诗:『绣领任垂蓬髻,丁香自结春梢。』」
相如云梦:傅子立注:「汉司马相如为《子虚赋》,而载云梦之饶,故山泉土石、草木禽鱼,无不毕究。」龙榆生笺:「案《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馀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周礼·职方氏》:『荆州,其泽薮曰云瞢。』瞢,模红切,与『梦』同。《一统志》:『云梦泽在天门县西。』《寰宇记》:『竟陵城西大泽,即古云梦。』」
醉墨:龙榆生笺引唐·陆鲁望《奉和袭美醉中偶作见寄次韵》:「怜君醉墨风流甚,几度题诗小谢斋。」
「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句:傅子立注:「公旧注云:『坐客云:「瑞香为紫丁香。」遂以此曲辨證之。』」刘尚荣按:「司马相如《上林赋》有『卢橘夏热』云云,左太冲《三都赋序》斥其谬。东坡藉以比曹子方之不知瑞香也。」
1. 西江月:词牌名,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常见于宋人小令。
2. 眞觉府:即真觉寺,北宋时位于汴京(今开封)的一座佛寺,文人常游憩于此。
3. 瑞香:瑞香科常绿灌木,花小而香浓,初春开花,有紫、白等色,古人视为佳卉。
4. 曹子方:即曹辅,字子方,北宋文人,与苏轼有交往。
5. 紫丁香:木犀科植物,花紫色,芳香,春季开花,与瑞香外形略有相似,易混淆。
6. 怪此花枝怨泣:拟人手法,言瑞香似因被误认而哀怨哭泣。
7. 托君诗句名通:指曹子方曾咏此花,虽误认,却使花得诗名。
8. 凭将草木记吴风:借用《诗经》“草木”意象记录地方风物,此处指以诗记花。
9. 继取相如云梦:比喻曹子方之诗可继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之盛,极言其文采。
10. 为情秾:情感浓烈。秾,本义为花木繁盛,引申为感情深厚。
以上为【西江月 · 眞觉府瑞香一本,曹子方不知,以为紫丁香,戏用前韵】的注释。
评析
《西江月·真觉府瑞香一本,曹子方不知,以为紫丁香,戏用前韵》是北宋文学家苏東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曹子方误将瑞香花认为丁香花,下笔奇兀,引人入胜;下片转而为曹子方辩解,替他寻找原因,相反相成,顿成奇趣。全词富含戏谑的口吻,不但颂扬了瑞香花之珍贵,而且体现了词人与曹子方的亲密无间。
此词为苏轼戏作,缘起于友人曹子方误将瑞香花认作紫丁香,苏轼遂以调侃口吻用前韵赋词回应。词中表面写花,实则借花抒情,寓庄于谐。通过“怨泣”“醉墨”“惭红”等拟人化描写,既写出瑞香花之幽艳动人,也折射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末句“怕见此花撩动”,暗指情思难抑,语意双关,既可解为对花之怜惜,亦可视为对内心情感波动的自省。全词语言诙谐而意蕴深长,体现了苏轼在戏谑中见深情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西江月 · 眞觉府瑞香一本,曹子方不知,以为紫丁香,戏用前韵】的评析。
赏析
这首《西江月》是苏轼典型的戏谑之作,然戏中有真,谑中含情。开篇“怪此花枝怨泣”,以拟人笔法赋予瑞香花人格,仿佛它因被误认为紫丁香而委屈啼泣,生动有趣。接着称曹子方诗句“名通”,虽有调侃之意,实则肯定其文学才华。“凭将草木记吴风”一句,将眼前小花提升至《诗经》传统的高度,赋予其文化象征意义;“继取相如云梦”更以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相比,夸饰而不失雅趣。
下片转写自身题诗情境,“点笔袖沾醉墨”写出文人即兴挥毫的洒脱,“谤花面有惭红”则自嘲先前误判,如今面对真花顿感羞愧,细腻传神。结尾“知君却是为情秾,怕见此花撩动”,表面上说曹子方多情,实则暗藏苏轼自己对花、对友、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悟——花能撩情,情难自持,正所谓“多情却被无情恼”。全词结构紧凑,语调轻快,却在幽默之中透出哲思,堪称东坡“以戏为诗”的典范。
以上为【西江月 · 眞觉府瑞香一本,曹子方不知,以为紫丁香,戏用前韵】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引《苕溪渔隐丛话》:“东坡《西江月》戏曹子方认瑞香为丁香词,语虽戏谑,而寄托遥深,非止嘲花而已。”
2.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东坡小令,往往于游戏处见风致,《西江月》‘怪此花枝怨泣’一首,即是。”
3.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论“东坡之词旷”可为此词风格注脚——虽涉调侃,而胸怀开阔,不滞于物。
4.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评:“此词语调轻松,妙趣横生,通过花事误会展现文人之间的雅趣与情谊,末句更翻出一层,触及情感本质。”
以上为【西江月 · 眞觉府瑞香一本,曹子方不知,以为紫丁香,戏用前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